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十三章议会成立(2/3)

固定资产。朝廷的钱一定会给朝廷的。不卖国债,还会用其他办法的。

解纶只能放弃,而且即便他放弃,他出的钱,也不可能要回来。

不过,何夕还给了他一点安慰,张友直是议长,他是副议长。

如此一来,一场大会开完,总共有四千万元左右的国债进帐。

一下子因为河间大战的财政缺口就解决了,等于提前征收了两年的赋税。.

朱雄英见状,忍不住对何夕说道:「如此一来,朝廷就可以解忧了。」

何夕摇摇头说道:「解忧?还太早了。」

何夕才看不上这些钱的。毕竟,何夕与燕王不一样。燕王靖难的时候,奋战数年,其实只有北京周边数府,最后的南下,几乎是孤注一掷,不胜即死。不管打成什么样子,燕王都是有进无退,是因为他知道,不胜利,北京已经难以为继了。

而何夕要做的是一场大改革。

并不仅仅打仗。

改革需要钱,打仗需要钱。甚至欠钱本身也是改革的契机。

传统小农经济,都是很保守的。将欠钱当成了罪大恶极的事情。而维持现代化工业化的财政开支,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面对社会的变革,这种变化也是必须的。

但问题是,朝廷掌舵人却未必愿意为这样庞大的开支买单。如果一来,朝廷一些功能就会被很多资本家所取代。

这代表中央政府失去了权力。

虽然何夕想要进行改革,但是何夕想要的未来决计不是一个中央政府失能,资本纵横的时代。毕竟中国太大了。没有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事情。

但是如果改造?

那自然先让大明朝廷欠一大笔钱。很大一笔钱。如此一来朝廷上下都想着怎么还钱。

而生产力的爆炸增长,只要大明统一天下,还钱就很容易的。

比如四千万元的国债,如果大明一统天下,也不过是一年的财政收入,这还是没有任何改革的情况下。而须知清末税制改革之后,赋税都有好几亿元之多。

虽然这里的元未必全部等价。但也看出来,社会发展对财政带来的好处。

即便欠上十亿元,二十亿元,如果以每年五千万元的财政收入,那自然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甚至连利息还起来,都很困难。但是如果大明财政收入超过北宋六千多万贯,达到一亿两亿乃至于三亿甚至更多,这些钱也不过十年功夫都熬出来了。

那问题来了。当大明朝廷年收入这么多的事情,又还完债,该怎么办?

让他们退税,想都不要想。

官僚这东西,扒拉到碗里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再让出来的。

这么多钱足够何夕对整个大明进行改革了。花钱改革,何夕遇见的阻力也会很少。

毕竟,在很多时候即便何夕大权在握,也要考虑上上下下的感受。而且欠钱这一件事情,也能提高商人在大明的社会地位。虽然何夕不喜欢资本家。但是奈何,如果商人也就是资本家的社会地位太低,根本不利于商业发展。

何夕自己倡导提高商人地位是没有用的。毕竟地位这东西,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争取的。

让商人给朝廷提供更多的赋税与财富,从而让朝廷对商人依赖,自然而然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就好像议会这一件事情,如果在太平的时候,朱雄英决计是不肯的。

但是而今,这不是没有办法了。

欠钱的未必都是大爷,但是朝廷怎么也要讲究体面,总是要特别对待一些,最少能将商人从所有官僚们的

鱼肉,变成只能朝廷鱼肉,其他人谁敢染指,朝廷不答应的地步。

即便如此,对商人来说已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