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宋晟新功(2/3)

向。

无他山西险阻太多了。之前耿炳文在的时候,山西也真是一个铁疙瘩,难以攻下来。

但是最重要的是,北京的胃口够大,拿下一个山西,并没有什么意思,攻克太原,山西其他的地方,也是可以依靠地势阻碍的北军进攻的。当年南北朝大名鼎鼎的玉璧之战,就是在山西打的。

很容易陷入苦战之中,而现在的选择,关中受到威胁之后,山西局面几乎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一旦南军难以支撑,山西军能支持多久?

虽然打下平阳府也可以让两军会师。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因为平阳府与怀庆府之间大山重重,倒是有一条路,叫做轵关道。也是一条古道,是能行进大军的。古来很多战事,都在这一条古道上进行。但是那又如何?

一来,山地后勤运输太困难了。

这一条路打通并不能缓解双方的后勤压力。

二来双方各自有各自的目标,虽然而今一场大战,围绕着洛阳展开的。但实际上,分割成好几个战场。他们之间消息传递虽然有一些问题,但是还是可以的。人员物资传递,也不是那么需要的。

再加上轵关道的承受能力,这里并不是那么重要的。

当然了,能打通更好。但并不是最优先级的。

而宋晟选择这里,一方面是捏软柿子,宋晟对山西军知根知底。自信山西军比他手中的实力强不了多。另外一方面他看到了如此形势下山西的摇摇欲坠。

只需打上几个胜仗,就有可能全取山西。

这攻下一省的功劳,国公不敢指望,但是一个侯爵,未必不行。

宋晟思量很久才有了而今的决断。

他既然下了决定,就十分卖力。

一渡过黄河,就对山西猛攻。赵庸也不是吃素的。只是赵庸手中能动用的机动兵力少之又少,毕竟山西需要布防的地方太多了。以至于他手中能与宋晟对阵的兵马,并不比宋晟多。

再加上宋晟有一个优势。

不是别的优势,那就是战马。

山西军这么多年都是守关。本来配备的战马就不多。再西北沦陷之后,几乎没有了。而宋晟倒戈到北京之后,虽然还没有开始整编,就迎来了换装。

大量新武器都装备到了宋晟所部手中。

各种火器就不用说了。大多都是库存货。

倒不是说,不重视宋晟所部。

而是北京方面对火器进行过几次更新换代之后,剩下很多火器已经不合战阵了。因为这一段时间,北京军事方面的大改革没有,很多小改革一直在潜移默化的进行。更不要说,宋晟所部虽然大量的装备了火器,但是本质上,比北军低一个版本。真将北军的现役武器,交给这些人,他们还未必适用。

毕竟武器是与战术息息相关的。

就好像虎蹲炮。这东西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实用。一度前线每一个排都转变几门。作为步兵的支援火力。但是慢慢的就不那么适用了。因为营一级别的火力上来了。

虎蹲炮有重量重,射程短等等缺点。甚至很多人觉得,拿着东西,不如多踹几个手榴弹。这也是因为战线越来越散了。不管是,北军与南军,在战争之中都发现一件事情。

在冷兵器时代讲勇往直前,是有用的。一身好的甲胄,在面对箭矢的时候,是能做到即便被射成了马蜂窝,还能顽强作战的。但是火器时代,不管多勇敢的人,在火器面前都会被撕扯粉碎,任你是关羽张飞,万夫不当之勇。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z.

只能学会躲避,火器装备越

多,阵营就越松散。而火器准头不行,松散了,火器的杀伤力不够怎么办?

凉拌,命是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