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战争景气(2/3)

各种产业是很兴旺的。所谓的战争景气。

而今战争就要结束了。

很多事情都要画上句号了。

而今何夕将内部矛盾转嫁到外部的手法,已经很娴熟了。

就比如这一次,这一场战争,不仅仅是贵州土司南迁了。还有很多地方豪强,也被强制移民了。甚至何夕也决定形成制度。

将来每一个藩王出外就藩的时候,就会让朝廷统计名单,将各地的地方豪强给收刮一下,带走。

这样做也是有好处的。

就看大汉王朝,西汉前期,一代代将关东地方豪强迁徙到关中修陵墓。关东一直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后来废除了陵邑制度,关东立即出现了很多世家门阀,关东非大汉所有了。

一带带迁徙,可以让大明朝廷直接管理地方变得容易。也让一些地方上更多在中枢朝廷的掌控之中。而这些地方豪强在国家内部,与贵州土司一样,是损害国家统治的存在,但是放在外部,殖民地,中国的宗族可比公司,更适合开拓,与在海外扎根的。

也算是尽可能保持大明中枢统治能力,以应对未来多变的局面。

当然了,大明财政收入如此之高,也不仅仅是战争的情况。还有句是变法形成的统一市场,组建形成。天下重新一统之后,各方面的增长了。

等等。

不过,战争即将结束,何夕也不准备在任期内再次发动一场战争了。一些事情也要做准备了。

比如变法。

推行了两年的时间,地方上大部分变法已经差不多了。

有何夕支持,背后有一个完整的利益集团。地方反对势力更是在何夕的铁拳之下,荡然无存。即便有一些小插曲,也只能是插曲,仅仅是插曲而已。.

只是何夕也知道,大部分地方府县,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无非是,衙役变为吏员,吏员吃公家饭,由地方读书人报考,能够升官。一个县中,也多了好几个官员。

原本地方上,一个县最多十几个带品阶的官员。但是而今一个县最少十几个官员,多的话,有上百个也不多。

加上吏员最少几百了吏员,还有警察。

吃公家饭的人太多了。

一个县最少一千多人。如顺天府,应天府,这种官员吏员超过两万多的府,并不是太多。但是苏州。松江,泉州,营口,等十几个还是有的。

大明官员加上吏员数量上超过军队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如此一来,大明一年行政支出加上军费支持,一亿元只能说勉强够用。

好在,如此多的人手,也带了大量赋税的有效征收。

何夕估计,在隆武九年。也就是他准备卸任的时候,岁入三亿元,乃至更多都是有可能的。

只是,还清那三十多亿元的国债,还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毕竟在何夕看来,这天下到处都要花钱,修黄河需要钱,修淮河需要钱,修海塘需要钱,修铁路不需要了,发行了公债。

三十亿元也需要紧衣节食数年,乃至于十数年才能还钱。

只是这么大的变化,在几年之内做成。何夕付出了很多。

在何夕手中影响到的人,不知道多少。不知道多少家庭,被何夕大笔一挥。送到了海外。也不知道多少人在何夕的政策之下,家破人亡。

这还是何夕将代价转嫁到了国外,由安南,占城,暹罗,等好些国家承担了这些代价。让何夕又对内缓和的余地。

否则,这一场变***更加残

酷。

这也是中国变法总是难以成功的原因。

中国太大了,仅仅是维持稳定,已经用掉了几乎所有的政治手段与办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