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 三千年辽泽(1/2)

第五十七章 三千年辽泽

而今就是这样。

在他印象之中的辽河平原根本不存在。

一切的基础都不存在。

不过,何夕用冰冷的辽河水洗把脸之中,又重新开始思考,并请姚广孝过来,请教辽泽的问题。

姚广孝说道:“自古以来辽河下游就是这样,说起来,唐宋以来,辽泽其实是缩小了不少,西辽河干涸了不少。故而西辽河一带,渐渐变成草原,甚至有变成沙漠的倾向。而辽河下游特别是辽西走廊。唐太宗一代令主,攻辽东不克,不是因为高句丽多强,而是数百里辽泽难渡,堪称天险。”

“而辽西走廊能够行车马,其实也是近几百年的事情。”

何夕沉默了好一阵子,说道:“如果,我说如果。将千里辽泽种稻如何?”

姚广孝顿时愣住了。他罕见的表情失控。好一阵子才说道:“或许可行。”

如果寻常人听了何夕所言,估计当何夕是疯子。但是姚广孝不是寻常人。姚广孝精通百家,连阴阳术数都懂。水利不敢说精通,但决计不陌生。正因为不陌生,他才觉得何夕的计划从水利的角度可行。

他也跟随了何夕探勘了不少处沼泽,身上也是大包小包的。

他发现辽泽大部分地方,其实水并不是太深的。有没有地方,能有好几米深的沼泽。人马陷入,连一个影子都看不见的地方。有,自然是有的。但是就整体来说,却不是这样的。

大部分沼泽比较浅,对于江南百姓来说,这样的湿地改成水田,并不是一个难办的事情。

毕竟,向上几百年,江南的情况比这里好不了太多。就治理难度来说,台湾新靖江出海口附近那一片沼泽与辽泽治理方式是一样的。只是工程量放大了千余倍,甚至更多而已。

这也是姚广孝吃惊的地方。

他根本不知道何夕脑子是怎么长的。就好像现在,人人见了这么大规模的沼泽湿地。各种想法都有,自古以来写辽泽的诗句,有感叹行路难的,有感叹辽泽广阔的。唯独没有人说辽泽改为水田如何?

单单这胆魄,就非寻常人。

只是姚广孝不知道,其实是何夕倒因为果,他知道辽东平原后来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他一时间猜不出来,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的。他估计有三个因素,第一自然演化。时间是最伟大的力量。第二,就是清末开边。清末为了开发东北,迁徙了数千万人。就是赫赫有名的闯关东。第三,就是开发北大荒。毕竟建国以来这个举动规模也是相当大。

他有些怀念网络。这本来是上网一搜就知道的东西。

不过,他虽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将辽泽给吞没了。但是他知道一件事情,就是这一件事情是能做到的。这一点尤为重要。智慧如姚广孝,他根本没有想过这一件事情。

何夕问道:“姚先生该怎么做?”

姚广孝说道:“从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问题。无法开沟壑,排积水。低者为塘,高则为田。只是这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大了。以我之见,倾朝廷三十年之国力,未必能做成此事。动用数百万之众,经历十几年之春秋。方有望成功,这还是说我刚刚估算的。具有这个工程需要多少人力物力,真不好说。而且穷尽朝廷三十年之人力物力。是决计不可能的。大人,难道不记得前朝殷鉴?”

殷鉴?什么殷鉴?

自然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了。

修黄河的工程浩大吧?但是这个辽泽工程,更是浩大。比贾鲁修黄河的工程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了。这样的工程,真要完成。以封建王朝使用民力的手段,再来一次造反,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位的皇帝。只要不是脑子被驴踢了。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