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洋四镇(1/2)

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洋四镇

宫中的晚饭,一如既往。朱元璋的口味比较重,大油大肉。

何夕也不是第一次吃了。

记得他第一次来到这个时代,就是吃着这样的饭。

也是在这里。

一时间,有一种往事再现的感觉。

有往事再现感觉的不仅仅是何夕。还有朱元璋。

当年的何夕,突如其来,奇装异服。言语上,也很难沟通。但是而今的何夕,一身官服,正襟危坐,头发也从短发秃头,变成了正经的汉家衣冠。之前的何夕,做事毛毛躁躁,很多事情,没有他朱元璋帮忙,根本就做不来。

但是而今的何夕,在南洋做了好大事业。

朱元璋很清楚,他在大明之内,自然是一言九鼎。但是在南洋,知道朱元璋是谁的人,固然有。他朱某人影响力,到底有多少,却是很难说的。而何夕能子啊这样的环境之下做出这样大事。

朱元璋既高兴,又有一些失落。

在朱元璋看来,何夕算是毕业了。

在此之前,朱元璋的态度是保护加培养,但是而今,却真能当得力人手来用了。不用再操心收拾烂摊子。

当然了,这并不说何夕就完美无缺了。只是人的材质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也不一样,为人处世也不一样。何夕在权谋上,在政治嗅觉上合格就行了。其他方面是何夕的长项,足以弥补其他缺陷。

就好像,何夕在南洋作为。

朱元璋扪心自问。他做不到何夕这个样子。或者说,他根本想不到这一点。毕竟,纵横家之学,也就是在外交上的学问,在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近乎屠龙之术。不过技艺多精湛,天下无龙也。

而今何夕根本不用学,后世大国争雄,各种手段,合纵连横,无所不用其极,什么代理人战争,卖队友的技巧。甚至极大的开拓了外交这方面的学说。何夕根本不用如何钻研,耳渲目染之下,得一二之技,将抵定了南洋局面。

让大明投入最小,获利最大,深得上兵伐交之道。

朱元璋估计,整个天下能做到这一点的,不过何夕一人耳。

只是,朱元璋对何夕成长如此之快,也感到吃惊。

朱元璋其实很重视人才的培养,毕竟,朱元璋手下很多将领,都是朱元璋培养出来的。如陆仲亨就是其中之一。只是陆仲亨上限就在哪里放着。朱元璋给陆仲亨定下未来路线,就是在外镇守,而今是南洋,将来或许是西域,反正,陆仲亨在外一辈子,估计能劳苦功高,死了追封国公,郡王。但是在朝廷之中,被人三言两语忽悠去了。可就死无葬身之地,还牵连子女了。

这让朱元璋不得不感叹,后世的教育体系。

很常见的东西,人们都不珍惜了。就好像后世教育体系一样。几乎人人有学上,就不觉得这个有什么宝贵的了。却不知道,在朱元璋看来,高下立判。同样拿陆仲亨相比,陆仲亨遇见朱元璋的时候,比何夕遇见朱元璋的还小一些。但是跟随朱元璋这么多年,当年朱元璋对陆仲亨等一批老班底。不在现在对何夕的态度之下。那真是当家人来看待。毕竟朱元璋家族单薄,必须聚拢人心。才能成大事。但是大浪淘沙之下,也只有陆仲亨等数人,有所成就。

其余一些人固然是死在战场之中,但是更多人早早到了自己的上限。当全国各地当各级军官。不过资格老,有些优待而已。

当然了,虽然这些人成就不高,但是却是朱元璋最忠诚的班底。

陆仲亨已经是其中佼佼者了。但是陆仲亨打仗还行,但是距离帅才还有一段距离。其他方面是一塌糊涂。而何夕,朱元璋也不过给予点拨,给予培养。但是数年之内,已经懂了大明官场各种规则,更是在各地都有建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