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学报(2/3)

但是人的自然分化,是一种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就要新中国之后,有一段时间分田了。但是,没有过多长时间,大概不到十年,甚至更短,中央就发现有土地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的趋势。同样的情况,朱元璋做的事情,决计没有新中国土改做得彻底。而农民经营土地所遇见的天灾 ,要比新中国之后,多太多了。

而小农经济面对这些问题的薄弱性,也会出现在同样的问题,土地再次集中。

其实,朱元璋开国之初做的事情,在正统之后,已经完全变样了。大量土地集中在士绅手中。数以百万计的流民遍布天下,而明朝赈灾,也从刚刚开始,朝廷主动积极,变成了被动消极。

主要是钱不够了。

如果算时间的话,还不到一百年。

也是而今这些士绅的力量不强大。否则,他们也就不用这种手段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乡下死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灭门绝户,也未必是多大的事情。正是因为士绅的力量不够大。他们在面对勋贵支持的开海这一件事情,只能想办法迂回阻止,或许分一杯羹。

走正规渠道。

死在这种习以为常的模式之下的百姓,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解缙这一下子,算是刨了这些人祖坟了。甚至直接动摇了儒家的根基。

是的,儒家讲仁者爱人。并不支持其中的经济逻辑的。有一些士大夫,也是耕读传家。自耕自种,但问题是,儒家最大的支持者们,他们背后就是这种经济模式。

双方深度捆绑。

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家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要面对这个事实。

朱元璋看着学报上面,解缙的慷慨陈词,激烈抨击。微微摇头,暗道:“怪不得,要埋雪堆里。这辈子,这小子也定要不得善终。不过,这样也好。有些事情,也该撕破了。”

朱元璋想要继续变法。土地大清丈,已经差不多了。当然了,大明天下很大。很多省份的土地清丈还在继续之中。但是最主要的南直隶,江浙,江西,湖广,等地已经清丈结束了。

朱元璋想要进一步变更土地制度。

这也要有一个由头,朱元璋作为皇帝太赤膊上阵,有些不大好没有回旋余地。甚至朱元璋也准备让何夕回京一趟商议这一件事情。这下好了。解缙咬着一口够狠。将来很长时间,南京都太平不了。

朱元璋就有插手的空间了。

至于解缙个人。

解缙太沉不住气,太爱出风头了。这样的人,在官场很难走到最后的。历史解缙就以“好圣孙”这三个字,得到永乐与仁宗的欢喜,但是得罪死了汉王。

最后,死于非命。

而解缙而今更年轻,更不知道轻重。为了出头,自然用尽全力。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压倒丁显。为自己铺出锦绣前程。

但是他并不知道,他用力过猛,刚者易折。他这种做法,朱元璋是很高兴的。但是将反对一方的仇恨,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了。而大明现状,想要在几十年之内,一下子从封建社会进步到下一个阶段,不大可能,也就是说。大明地主阶级或许会衰弱,但是还会存在。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一但上面需要与这些人和解,妥协。那么吸引了这么多的仇恨的解缙会是一个什么下场?

扔出去的砝码,给出去的交代而已。

所以,朱元璋觉得解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跳得这么欢,将来难免拉清单的。但是那是将来的事情,现在他也是要给予奖励的。朱元璋沉吟片刻,下令,给解缙加七品翰林学士衔,并请他进宫,为朱元璋值经筵,也就是讲课。

「请假,本月没有全勤了。就没有动力,又有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