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死而无憾(2/3)

。”

刘三吾高兴的就是太子的态度。

因为刘三吾看到了希望。

在刘三吾看来,眼前局面,已经恶劣到了极致。天下方才稳定二十多年,即便是二十多年中,也没有停止作战。但是大部分百姓好歹能称得上安居乐业。

而今,皇帝生出了这样的想法,几乎是重新埋下了天下分崩离析的隐患。

很简单。

前文说过,一个地域庞大,科技,落后,从京师到地方消息传递就要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帝国,该怎么样维持统一?这个问题,儒家给出的答案。那就是共同的道德。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用相同的价值观将所有人凝聚起来。

皇帝必须维系这个价值观。

兵马能强横一时,唯有思想的力量。才能将幅员辽阔的帝国凝聚在一起。

而今变法,就是在这个根基上下刀子。

自掘根基。

如此一来,天下安定与否就是维系在朱元璋一人身上了。因为只有朱元璋强大的威望,才能压服天下各方。

这样做是有前车之鉴的。

祖龙死而秦亡至矣。

这是刘三吾最忧虑的事情。

而今刘三吾发现太子与他的想法相近,那就是说,将来有拨乱反正的一天。这就够了。

刘三吾心中暗道:“吾死而无憾。”

------

乾清宫之中。

朱元璋看着何夕的手稿,微微皱眉,说道:“太粗略了。特别是很多流程,都没有写。朝廷各部你没有什么想法吗?”

古代的法律与现代法律在概念上,在延伸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就要想行政体系,这方面的规定在古代属于典章制度一方面,而行政体系在现代属于行政法体系。

朱元璋很明白一件事情。

那就是现在的秘书监内阁五军都督府六部九卿的体系,是不适应将来的大明的。

故而,而朱元璋不是没有想过自创立一套新体系。

只是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一个人的能力是有极限的。朱元璋也有自己的极限。

朱元璋创立的大明体系,被明清两朝沿用了数百年。但是朱元璋建立的体系,不过是在中国古代行政体系之中,总结归纳而来,创新的地方自然是有的。而且不少。但是创新的地方未必是好的。

不管怎么说,朱元璋在这方面是有依据,有参照,还有很多儒家士大夫提供意见作为参考。

但是未来工业化的大明,需要什么样的典章体制,朱元璋有模糊的感觉。但是他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也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出发。

毕竟,朱元璋并没有真正地在未来生活过。他对未来的看法,都来源于何夕。

如果朱元璋再年轻十几岁,朱元璋或许自信自己能搞出这一套东西出来。但是他老了,能读懂工业时代的一些逻辑,已经是超出很多人了。再根据这些理论,创建适合大明的社会新制度。

这实在不是朱元璋可以做到的。

何夕说道:“陛下,事情要一步步的来。臣以为大明律应该专注于律法,至于行政体系不在这一次变革之中。”

朱元璋皱眉,说道:“那有什么用处?如果仅仅改一改律法条文,有什么用处?”

朱元璋看得很明白。

刘三吾,苏伯衡等人能看出的问题,朱元璋岂能看不出来。他看得比很多人都明白,他其实知道,而今时机算不上成熟。但是朱元璋更知道,他等不到时机成熟,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想要将新的生产模式推广到整个大明,需要多少年?

朱元璋并不知道。

但是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