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卷,吾心安处是吾乡 第六十一章 翁婿(2/3)

,也幸好有一个弟弟在。”

朱元璋说道:“俺当年在两淮乞讨,得一妇人,施舍两个饼子,俺吃了一个,在一荒庙栖身,一个不注意,让另外一个乞丐看见,他要抢夺俺的饼子。俺就杀了他。后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就藏好自己。以保万全,这是人之常情。”

“你父母在后世。你在这里也没有别的亲人。”

“安庆是我掌上明珠,俺嫡公主,也就两个。俺在,你只要不做什么违法乱纪之事,即便有过错,不过回家闲居了。俺不在了。纵然老四夺嫡,或者其他人孩儿们起了什么心思。你纵然参与其中,只要事后服软,也能保你一生富贵闲人。”

“况且而今我知道这些,也定然不会闹出这般事情。”

“事已如此,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朱元璋所说的是实话。

代表就是梅殷,梅殷就是宁国公主驸马。宁国公主也是嫡公主。梅殷作为朱元璋留下的辅政大臣。一直在两淮对抗成祖皇帝。逼得朱棣绕道进军,是知道建文帝死讯后才投降的。

这样的人朱棣也不敢杀。一直等到两年后,才让梅殷意外溺水身亡,这也是梅殷一直对抗朱棣,他但凡向朱棣服软。也不会这样的。

而朱元璋很明白,何夕不是那种人。如果换到何夕在梅殷的位置上,早就向朱棣服软了。或许下半生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富贵闲人,真的一点也不缺。甚至朱棣还会将其当吉祥物,每逢大典,拉出来让群臣看看,表明自己的正统位置。

何夕看着朱元璋。

他对朱元璋的承诺,是信任的。

信任之一,而今情况下,朱元璋对后世的种种有着非常迫切的需要。不管,他说出什么。大抵也不会被处置。正如朱元璋所说,这婚事已经定下了,风声已经传出去了。

朱元璋不会让自己女儿守活寡。

须知,朱元璋早已规定过,皇家的女儿不二嫁的。

信任之二,现在朱元璋没有杀他的理由。同时何夕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两者之间,精诚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朱元璋已经将话说到这个地步了。如果何夕还不识趣。

那就找死了。

何夕说道;“岳父大人。有些话,我只敢说给岳父听,而不敢说给陛下听。”

朱元璋很高兴打开何夕的心扉。对于什么岳父,与陛下,根本不在意。不都是自己吗?他说道:“贤婿请讲。”

何夕说道:“岳父,你觉得一人之智,比众人之智如何?”

朱元璋眉头一皱,说道:“不如也。”他似乎猜到了何夕为什么会这么说了。

何夕说道:“那一人治天下,比众人治天下何如?”

朱元璋说道:“政出多门,犹如九龙治水,必然天下大乱。”朱元璋微微顿了顿,说道:“你有什么直说吧,翁婿之间说话,用不着这么绕弯子。”

何夕说道:“那小婿我就直说了。岳父大人。我写的小册子,岳父大人已经看到了。其实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朱元璋咀嚼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概念,说道:“封建王朝是什么意思?”

何夕说道:“就是指帝制,也就是下一个朝廷,也就是我所在的朝廷是没有皇帝的。”

朱元璋顿时大怒,说道;“怎么可能?”

朱元璋对明清历史读了这么长时间,也是有一些心得的。那就是清承明制。虽然有很多地方进行了修改,但是大框架是没有变化的。都是他定下来,已经明朝历代演化出来的制度。

所以朱元璋对清朝感情复杂,一方面痛恨之极。必除之而后快。他已经派锦衣卫去东北查所谓建州卫的底细了。虽然因为路途原因。还没有什么结果。但是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