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洪武二十三年过去了(1/2)

第七十六章洪武二十三年过去了

申国公参与进去北京营造之后,也算起了一个好头,有申国公做靠山,张友直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人力上,根本不用申国公怎么说,张友直拿着申国公府的腰牌,去河北任何一个衙门,都会得到有力的支持。

而且这些衙门在给申国公办私事的时候,要比办公事要买力气的多。

而张友直也是一个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他自然也很会来事,不会亏待了给他办事的官员。

在何夕的评估之中,这种办法,反而比直接下命令,让下面官府配合征召民工来得更有效率,更能保证百姓的利益,却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情。

毕竟如果是公事的话,下面参与的胥吏,都会悠着点办,甚至要在里面沾沾油水。

公事这一次办的太好,下一次怎么办?这差不多就行了。而且公家的事情,不在里面沾沾油水,那简直是傻子。不要以为朱元璋高压处置,就会让下面的人都变得清正廉洁。

请不要小看,劳动人民的智慧。很多事情,是很难查的。笔者的奶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是掌管大队食堂的,于是我父亲几个兄弟都长得很好。但说是贪污,却也绝对没有的。

朱元璋的对于这下最底层的百姓来说,太过遥远了一点。

很多事情,算不上贪污,但是足够让一件事情付出过多的成本。但是给权贵办私事就不一样了,再加上张友直是一个懂事的,自然会给一些好处的。给了好处,办事还出问题。申国公府的牌子,弄死一个小吏员,乃至一个县令,简直有太多的办法了。

甚至不需要给出理由,不给申国公府面子,就是最好的理由。

有人说贪污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大抵也是出于这个逻辑,这个逻辑放在法治健全的后世,大抵是不成立的。但是放在这个时代,或许是成立的。

毕竟是烂与更烂的区别。

不管怎么说,申国公下场之后,其他勋贵们纷纷下场,一时间,北京城工地上,多了几十支建筑社。更让何夕恼火的,他组建北京三大建筑社,简直要被挖空了。

无他,何夕组建的建筑社与卫所军其实是换了一个牌子而已。赚多少,仅仅是在账目上走个账而已。不比在私人哪里有很多花样可以玩。

何夕不得不出面警告了很多人,才让三大建筑社保持下来了。

不过,各私人建筑社的技术水平提高的非常快。一方面,建筑方面虽然有很多新材料新技术,但是整体上,依旧是一个卖苦力的活,技术含量并不高。在提高效率,提供技术含量,提供利润上,私人这边有天然的追求。

另外一方面,也就是他们背后有各家勋贵,从而得到了大量的技术支持。

这年头,修建城池最熟练的技术人员在什么地方?在军中,只要看看,大明这些年修建的城池,就知道大明军中对修建城池,有多少经验,而勋贵的人脉都是在军中,从军中找出一些人员,简直不要太简单。

不管其中情况如何,也算是帮了何夕大忙了。在北京城工地上,聚集的人员已经超过了十万。何夕也做了一些调整。

首先是对承包工程的利润,进行了下调,甚至今后一段时间之内,等人员更多一些,何夕就要搞竞拍了,好压低成本。同时对征税这一件事情,发出公告,今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就不管了,从明年开始,所有会社公司经营所得都必须交税。而且让他们拿银行流水,主动去规划司进行申报,每年年尾,朝廷进行核算,如果没有申报的,那就要罚款,严重的要罚没公司等等处置手段。

当然了,这也是何夕临时补充的法条章程,新版大明律里面也没有。

以朱元璋定下的商税,那种关系到百姓生活的商品税三十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