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好消息坏消息(2/3)

的事情,将来再说。

而今忽然打不赢了。

这里面的问题就大了。

而朱允炆内心之中,还是有一个怀疑的。

是真打不赢,还是假打不赢,或者说不想打赢?

朱允炆眼神之中,无数复杂的目光闪过,一瞬间,不知道想了多少事情,不管怎么说,先召见下面大臣。尤其是几个国公来商议大事。

魏国公徐达早就不来。

朱允炆登基之后,徐达就不上朝了。什么事情都抱病。只是冯胜却到了。

一来冯胜没有徐达的那么硬气,二来,冯胜也想看看大明走向何方。他虽然上朝不说话,但是叫就过来,就好像是石柱子一般。

朱允炆目光扫过冯胜,也没有指望他说话,直接问韩国公李祺,说道:「韩国公,安陵堡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祺来之前是做过功课的,立即上前将安陵堡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解一番,最后说道:「此战,非唐胜宗之过,实在是贼人在安陵堡屯下重兵。」

「臣也查了。此战守将张明,沧州人。打遍沧州无敌手,而今为何府世子的武艺老师。乃是何夕之心腹。可见,何夕对此战之看重。」

李祺对张明的背景稍稍做了一个艺术加工。

也算是李祺为唐胜宗脱罪。

虽然唐胜宗战死了,但是败仗就是败仗。同样是战死,打了胜仗而死,打了败仗而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了。李祺对唐胜宗弄出这样局面,内心深处并不是没有感觉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都要想办法为唐胜宗争取最好的身后名。

倒不是为了唐胜宗,给死人办丧事。从来是做给活人看的。李祺必须团结这些勋贵,这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

扩大敌人,自然是一个摆脱罪名的好办法。

朱允炆脸色稍稍好看一点。

丁显也说道:「大人,不管怎么说,唐老将军为朝廷而死,朝廷不应该薄待。空伤四方义士之心。」

朱允炆说道:「好。令礼部安排便是了。」对于朱允炆来说,这都是小事。朱允炆关注的是北方大局,朱允炆说道:「事已至此,北方局面该如何应对?」

韩国公李祺说道:「陛下,臣以为颍国公天下名将,而今仅仅是一时失手。陛下应当宽宥之,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

朱允炆微微皱眉,说道:「韩国公所言,可是真心?」

韩国公李祺说道:「自然是真心。」

真心有几分,但是也是被迫的。

当唐胜宗战死之后,李祺就筹划北方战事换人的想法,奈何,他与留在北京的这些将领商议之后,发现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这个位置。

无他,一来,大家都是从乱世杀过来的。彼此之间的分量都是明白的。唐胜宗是什么样的水准,他们都明白,唐胜宗之死,固然是有运气的才成分,但问题是,即便不考虑运气,北边的局面也很难啃的。

二来,这些人这些人的底色。

朱元璋培养了这么多人才,对于麾下谁能干,谁不能干,其实很明白的。而真正顶级的人才,也有自己的傲气,不屑于攀附其他人。所以与李善长关系很亲近的,都是中层的勋贵,真正的顶层勋贵,人家都有自己的圈子。

他们的能力其实都比不上傅友德,而今傅友德都觉得有些难办的事情。他们怎么敢接手,所以才有李祺这个表态。

方孝孺也说道:「陛下,北方战事,还是看颍国公如何处置吧。臣请派人赏赐颍国公。以安前线军心。」

朱允炆嘴唇微微一动,

只是有些话,这个时候,不好说出口,他也确定了,今日是不可能换傅友德,既然如此,其余的一些小节,也就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