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成立山东都司(2/3)

了想,恍然大悟道:“莫不是当初领兵勤王,结果被崇祯皇帝圈禁凤阳的那位唐王?他倒是个有骨气的。”

阎尔梅微微叹息,崇祯混成了孤家寡人,绝不是没有原因的。崇祯九年,清军入寇,唐王募集一千多人,要去北上勤王,结果崇祯接连降旨申饬,最后干脆把唐王给圈禁起来,打不了清军,我还打不了小小的唐王?

就这样,唐王一直被关到了京城沦陷,他侥幸跑到了南方,弘光帝被俘之后,他才被拥立为皇帝。

“这么说大明正统尚存了?”谢迁沉吟道。

阎尔梅忙点头道:“确实,我还知道,榆园义军,也派遣使者,前往南方,希望得到册封,一道抗清。”

谢迁又是一怔,忍不住道:“榆园义军可是闹了好些年了,他们现在也愿意和朝廷冰释前嫌?”

阎尔梅道:“大敌当前,榆园的好汉们确实愿意捐弃前嫌,和大明朝廷一起抗清。我此番前来,就是联络各地豪杰,同心同德,一起赶走鞑子。”

谢迁再度陷入思忖,片刻之后,突然拍着脑门,懊恼道:“这么说,俺想拥立鲁王,统领山东抗清义军,还是不自量力了?”

榆园义军的实力远在谢迁之上,人家都愿意归顺大明正统,你在这里立个鲁王,又算什么事?

朱颐垣见谢迁有所犹豫,心中大喜,连忙道:“谢头领,老贼洪承畴正在山东,准备南下,弘光皇帝被俘,天下抗清士气受挫,在这个关头,似乎更应该一心一意,打击清廷,挽回民心,至于权位,反倒是在次要的。”

谢迁皱着眉头道:“朱公子,你当俺要拥立令尊,就是为了权位吗?俺是要号令三军,名正言顺。你瞧着,到了现在,你还叫我谢头领,俺岂不是梁山好汉了?”

朱颐垣连忙摆手,笑道:“晚生以为头领是真正替天行道,匡扶社稷,比之梁山好汉,要高了不知多少倍。”

谢迁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冲着自己手下道:“听见没有,朱公子可说了,咱们比梁山好汉强多了!”

山东父老,自然对梁山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朱颐垣的夸奖,算是戳到了大家伙的心坎上。

谢迁笑过之后,却还是叹道:“纵然如此,也算不得名正言顺。”

阎尔梅思量道:“谢头领,既然如此,不如自称山东都司,由谢头领担任都指挥使,也足以号令麾下义军弟兄,共同抗清。”

都司?

谢迁想了想,这倒是个办法,他看了看手下这帮人,发现他们普遍没啥感觉,反正不管是给鲁王当手下,还是给都司当手下,都没啥区别。

“谢迁出身寒微,不够资格当这个都指挥使。”

说着谢迁起身,竟然直接到了朱老爹面前,一把拉起朱老爹,还没等朱老爹反应过来,直接把他拉到了自己刚刚坐的位置上,将朱老爹按着坐下,随即单膝点地。

“属下谢迁,愿意拥立大明宗室朱大人,担任山东都司都指挥使。属下拜见都指挥使大人!”

有谢迁带头,其余众人也都跟着起身,纷纷跪下,草草行礼。

好家伙,鲁王没当上,反而成了都指挥使。

对于此刻的朱老爹来说,只觉得坐在了火盆上,茫然无措,求助似的看向朱颐垣,琴棋书画他一肚子主意,可大事上面,他真的不行。

朱颐垣倒是松了口气,毫无疑问,都指挥使,绝对没有鲁王那么显眼,而且他也需要一个名头。

“父亲,事到如今,您就答应了吧。”朱颐垣道:“赶快给大家伙封官,也好统领将士,确定规矩。”

朱老爹总算是清醒了一些,他略思忖,就说道:“那,那就封谢迁为济州军指挥使,其余将士,都,都归谢指挥使安排。”

说完之后,朱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