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8章(两章合一)(2/4)


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座座庇护所搭建完成,这时天空的雨越下越大,张凯赶紧让大家分批进入庇护所躲雨。

妇女们也把热腾腾的饭菜,递给了身边的男人,大家围在一起沉默的吃起了饭。

大雨下了一整夜,张凯昨晚一夜没睡,一边是在守夜,一边帮着受伤的群众包扎伤口。

看着天色逐渐的亮了,庇护所里的大家也纷纷醒来,开始忙活起来,利用完好的砖头瓦片搭建起自己的新家。

街道办也带着人民子弟兵,也加入了进来,国家也开始入场帮助,极力抢修电力交通。

一天一天的过去,崭新的房子竖立在了大家的面前,各家各户也把收拾出来的用品搬进了新家,这样四九城的受灾情况告一段落。

张凯家的三所房子只有大院的那套倒了,张凯也借助大家的帮忙盖好了房子,对着房子做了加固,当然帮忙的人肯定不是大院里的那些人,都是当初一起搭建庇护所的那群人。

至于大院里的那些人,都懒得说了,为了一块砖头都在那计较上半天。

就这样,在度过难关以后,张凯便安心的等待大世的到来,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机器人,也陆陆续续的把钱存到了香江的一个银行里面。

七八年十二月,在高层的一系列的操作下,开启了改革的浪潮。

同年张凯再次拒绝了高层的邀请,同时张凯也做出了应对,分出了一批t1000,让他们转战香江,利用银行账户里的钱,开始在香江掀起风浪,因为有钱再加上有武力值的情况下,迅速建立了势力。

七九年,高层决定试办经济特区,张凯吩咐远在香江的那批机器人,开始以投资的名义,进入内地迅速抢占了先机,帮助国家建立经济特区,以深,珠,厦还有汕四所城市为代表。

同年高考恢复,远在他乡的知识青年也陆陆续续的开始了回城,只是自一九七八年以后,包括支边青年的知情返城人数逐年减少。根据当时的规定,在当地结婚的知青,都自动失去知青身份、不能返城。在当地被招工、脱离农村的知青,也不能返城。如北京在山西的插队知青,就未能随大批知青返城。

张凯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把远在他乡的三个妹妹弟弟召回了四九城,张凯安排林颖给弟弟妹妹们辅导功课,在林颖的辅导下,三个妹妹弟弟,成功的考上了大学,小雪去了师范,小文去了国防,小玥去了北大。

团团和晨晨也是跟随姑姑他们,一起参加了高考,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一个进入了物理,一个进入数学。

张凯这边也是在得到高层同意之后,搭建起了通信基站,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八一年,通信基站铺遍了全国,只是国家组建了信息部,同张凯一起管理这些信息基站。

八三年,张凯带着林颖动身前往了香江,在香江组建了自己第一家科技公司,张凯发出请帖邀请了香江的一众名流,张凯把早已准备好的移动手机拿了出来,展示在大家面前。

这个年代,大哥大还没有研发出来,香江用的还是那种卧式电话,看到这种新式手机,小巧玲珑,携带方便,还可以随时随地跟亲朋好友联系。

在场的各位都不是缺钱的人,纷纷问价手机,张凯看着急切的众人,伸出两根手指头,“两万,外加赠送一个电话号码,只不过电话费需要自己充了,购买手机的朋友,去我们的销售部,充值自己的电话费。”

香江的通信基站,都是那批t1000建设的,这也是张凯早期的安排。

“张生,不知道你的这个公司还需不要合作呢?”问话的是一个帮派的龙头。

“不好意思,这位先生,我们公司现在资金充足,是不需要外人加入的。”张凯也拒绝了。

对于这些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