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三章 养猪(2/3)

,要让儿臣来说,此事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朱棣哼道:“什么意思?你又想替他说话?”

朱高炽摇头道:“父皇,孩儿觉得归根到底,还是深宫九重,层层阻挡。看起来高高在上,但也是遗世独立。区区几个朝臣,加上几个宦官,就能阻塞天子耳目……一方面是哄骗皇帝很容易,一方面是天子发火,后果严重。既然如此,那就只有想办法哄骗皇帝,这也是人之常情。”

朱棣哼道:“什么人之常情?说白了就是拿朕当傻子,如此朝臣,实在是可恶。”

朱高炽愣了一下,然后才说道:“父皇,孩儿有几句肺腑之言,不知道父皇愿不愿意听?”

朱棣沉吟一阵子,这才道:“讲吧。”

朱高炽点头,随后深吸口气道:“父皇,孩儿去了鄱阳湖,发现有的渔民,全家几口人,就挤在一艘小船上面。他们没有土地,也没有房子,一家几口,从生到死,都在这条一两丈长,几尺宽的渔船上面,当真是无有立锥之地。”

朱棣顿时沉默,久久无言。

就连徐景昌都跟着低下了头,朱大壮这是责怪天子靡费,不能体恤百姓疾苦?

这话徐景昌是赞同的,属实皇家靡费资源太多,但是徐景昌并不觉得此事能够解决,除非能有魄力废除天子,不然皇家开支就摆在那里,谁又敢不让皇帝舒坦了?

朱高炽顿了顿,这才道:“父皇,劝说天子,节用爱民,这是古往今来,多少儒臣名士都讲过的话,老生常谈,了无新意。孩儿也不是责怪什么,孩儿也是锦衣玉食,靡费无算。孩儿想的是,天子如此享受,总该让百姓吃上一碗饭,喝上一口汤吧!”

朱棣猛地抬头,朗声道:“这是理所当然的。”

朱高炽又道:“既然如此,孩儿以为,应当责令地方,帮助百姓,排忧解难。”

没等朱棣说话,徐景昌立刻道:“殿下,此事操之过急了,你看看朝臣,又有几个是懂得商贾经营的?他们不给百姓添乱就是了。你要让他们帮助百姓,我怕是越帮越忙。难道殿下忘了,北宋王安石变法,就有大聪明把青苗钱贷给了市民?”

这种事情,徐景昌早就和朱高炽聊过,朱高炽也心里头有数。

但是这一刻朱高炽却显得格外坚持,“表弟,如果因为地方官吏无能,就放着利国利民的事情,逡巡不前,毫无作为,这又是一个有为之君该做的事情吗?”

朱棣眉头瞬间立起,似乎是被触动了软肋。

而徐景昌依旧坚持道:“殿下,如果仅仅是这样,通政司不会通过你的提议。这道命令也不会落实。”

朱高炽呵呵一笑,“我知道,但如果我有办法呢?”

“那还要评估一下。”

朱高炽呵呵道:“我的办法就是在应天设立商学院。”

“商学院?”徐景昌一阵诧异,“殿下,你准备怎么办?”

“我是这么打算的……鄱阳湖之行,让我知道了有些百姓属实不适合种田。而这几年工商发展,老二和老三那里又不断念叨着缺少工匠。”

朱高炽叹道:“还有西南的改土归流,不断有有识之士建议,但是这事有个前提,就是需要让那些山民能有活路。要收购他们的土产,采买药材山货,让他们看到收入,下山能过得更好,他们自然就不会抗拒了。只要山民真心下山,那些部落头人也挡不住。这就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妙哉!”

徐景昌忍不住抚掌赞叹,“殿下这番高论,属实是切中要害,想反对也不行了,但是要如何落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