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13章 李世民(1/3)

第213章 李世民

“克明,我来看你了。”

黄昏时,李世民轻车简从来到杜府。

杜如晦在病榻上见到李世民前来,想要下榻参拜,这时李世民亲自过来扶住他,没让他下拜。

但杜如晦还是在榻上行了一礼。

李世民见他憔悴的神色,叹口气,“让克明披肝沥胆至此,都是朕的过错。”

杜如晦:“陛下,臣能效忠于陛下,是臣这辈子最大的福分。”

李世民:“你好好养病,若是不好,绝不许关心朝政。”

杜如晦:“陛下现在被尊为天可汗,只是名分有了。但大唐尚未真正令四夷臣服,国家尚有许多事要处理。可惜臣的身体不行了。好在臣最近认识一个人,必能帮到陛下。”

“谁?”房玄龄一向以来,向李世民举荐过不少贤才,其中有不少都是杜如晦提出,让房玄龄来举荐的。杜如晦亲口举荐的人,寥寥可数。

杜如晦这样说,足以证明那人是关系贞观四年以后,能建议国策的人才,若非真有大才,杜如晦是不会开口的。

杜如晦:“臣这里有二十多条建议,都是那个人给臣看的。看了这些建议,臣的心病去了大半,可以安心养病了。臣本想等身体好一点,亲自进宫向陛下举荐他。现在陛下来了,臣便放下心。这位贤才,陛下必然要大用才行。有他在身边,只怕陛下往后想起我的时候,就少了。”

说到最后,杜如晦自嘲一笑。

李世民:“如果是这样,克明就能安心养病。朕知道,你的病,都是为朕累出来的。跟随朕打天下的人,就属伱和玄龄最为辛苦。玄龄他比朕还要大二十岁呢。”

杜如晦苍白的脸色露出笑容来,古往今来,唯有陛下,名为守城之君,实则开拓之祖,克成大业,有秦皇汉武的武功,眼下缺的便是文治。

他何尝不知道这是李世民最大的心结。

杜如晦从榻上取出一个册子,纸张已经磨损许多,墨迹褪色不少,想来是翻过许多次。

虽然孙思邈再三叮嘱,让他不可劳累心神,他依旧用心揣摩,发现其中字字句句切中贞观治国的要害。

许多角度,都是他和房玄龄这个位置看不到的。

这人之才,如蜀汉的蒋琬,思虑缜密,有诸葛武侯之风,看问题十分尖锐。

李世民接过册子,仔细翻阅,上面有二十多条建议。

每一条都是李世民没听过的。

魏征有善于进谏之名,但对政策的见地,实是不如写这个册子的人。

他越看越想见这人。

看到一半,已经合上,“克明,快告诉我,这人在哪里?”

杜如晦微微一笑,“陛下现在耐心更好了,臣原本以为,陛下只看得一小半,就要急迫地询问臣。”

“治大国如烹小鲜,陛下当耐心才是。前隋之亡,在于炀帝太急。”

李世民笑道:“克明,这些事我都知道。你快告诉我那人是谁。”

杜如晦:“其实臣也不知道他是谁,但是臣府中有人知道,这册子也是他给臣的。”

“他是谁,快去请他来。”

杜如晦摇了摇头,“陛下,这人是个方外奇道,我也不知来历。但和孙真人交好,如今居住在别院里。他脾气有点怪,怕是得陛下去见他才行。”

李世民哈哈大笑,“是个怪人么?朕这一生,就爱结交怪人。你告诉我你家别院在哪,我这便去。”

杜如晦于是叫来管家。

李世民吩咐对方,不要通报。

这样一来,他身边的护卫不免战战兢兢。

李世民见到护卫们担心的样子,忍不住心里一笑,想当年在虎牢关,他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