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5章 避秦(2/3)

高理吃完干粮,见道一一直陪着算命老者,也凑了过去。

”老先生贵姓?“高理问道。

”免贵姓谢。“老者说,”这位少侠是?“

高理连忙拱手:”晚辈姓高名理,以前住在高原村。“

谢老啊了一声:”那不是就在建阳去邵武的路上么?你听口音却不是本地人。“

高理点点头:”老先生说得是。老先生也不是本地人吧?“

老者说:”老朽出身信州。“

“啊,信州!”高理眼睛一亮,“那也离这不远。老先生是要带我们去信州么?”

老者说:”非也。我要带你们所去之处乃深山中一山谷,四周无路,官军才找不到。“

高理点点头:”很好。那么老先生是如何知道那个去处的?“

老者说:”那里是老朽如你这般年纪时在深山中偶遇。不瞒你说,我也在那里躲过。“

”老先生也躲过官军?“高理眉头扬起。

”可不是?“老者笑了笑说,”天地不仁,兵荒马乱,百姓如刍狗。无论谁的兵都得躲。所谓国家兴,百姓苦,国家亡,百姓苦也。“

道一在一旁插话道:”国家亡,百姓当然苦,国家兴,百姓为何苦?“

老者没有回答,而是自顾自轻声吟道: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一听便明白了,老者吟诵的是杜甫的名篇《兵车行》,诗中含义不言自喻。于是又问:”听老先生谈吐,也不似常人。难道老先生从前做过官?“

老者呵呵一笑:”老朽在元人下江南时不过一乡野游民。“

道一说:”那老先生从前至少也是读书人。“

老者听了,沉默片刻,忽然说:”老朽宁可是一介武人,当年金戈铁马战死沙场,也少却这些烦恼了。如今这把老骨,手无缚鸡之力,只能每日东向而哭,再过数年也是冢中枯骨矣。“

说完,老者竟然潸然泪下。道一连忙安慰。高理也说了不少好话。

(本章未完,请翻页)

次日,他们继续抬着黄福穿越密林,大致向西北方前进。这么连走了两天,翻过一道道山梁,途中没有碰到一个人。人人都觉很累,老者鼓励他们说,再走半天就到了。让众人高兴的是,黄福没有发热,伤情正在好转,想必是他年轻力壮的缘故。

到了第三天头上,他们终于登上最后一道山梁。展现在脚下的是一片山谷,当中一条小溪穿流而过。谷地中散布着百十座茅屋,小块的平地有种庄稼的痕迹。靠近谷地的山坡还辟有茶园。谷地周围山峦叠嶂,林木森森,冬日的阳光洒入山谷,如同照进一处四周是围墙的小院一般,真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那就是了。“老者手指前方道,然后他情不自禁地念了首诗: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高理听了翘起拇指说:”好诗!晚辈不记得在诗集中见过,难道是老先生所作?“

老者捻须笑道:”见笑了。见笑了。“

道一问这里叫什么名字,老者说:”此地名叫唐石。“

众人下山,出了林子。两三个正在劳作的农人见有生人出现,显得有些慌张。老者大步朝他们走去。农人见到他才放下心来。其中一个说:”谢老,你怎么回来了?“

老者道:”我带这几个人要躲几日。“

那农人道:”早就和你说了,还是这里好,你还要走。“

老者叹了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