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四、诱惑(2/4)
神,陛下派她来并州上下查访,若是找到了你的差错,朝中那些文官又要上蹿下跳了。”太史信所说的“文官”,指的是宗正、少府、大司农等高级文官,这些人一向对全戎等凭借军功位居高位的武将颇为不满,其中既包含着文官集团对武将的傲慢与偏见,也是承平已久的封建帝国重文轻武传统的体现。尤其是全戎凭借军功和政绩居然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并州牧,更成为了这些人的靶子,朝中不知多少人眼巴巴地等着扳倒全戎的机会。
全戎冲太史信神秘地一笑:“没事儿,这帮文官现在顾不上我,他们现在正为了太史信大将军吵得不可开交。”
“为了我,”太史信想了想,眼露寒光:“莫非他们是觉得把我发配到上郡不够过瘾,非要杀了我给安南猴子赔罪?”
面对太史信流露出的杀意,素有“玉面阎罗”之名的全戎居然也心下一惊,他连忙摇摇头:“你可别杀红眼了……这些人在意的不是你现在的处境,而是你和陛下的缘分。”
太史信沉默了半晌,轻轻地说:“我和陛下哪有什么缘分……”
新汉帝国的女皇秦峻比太史信小几岁,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尽管秦峻并不急着嫁人,一些年龄能当她爷爷的朝中老臣还是不厌其烦地写奏折,请女皇陛下早日大婚,明定国本。所谓“国本”,是冠冕堂皇的说法,说白了就是继承人。皇家的继承人不同于普通人家。寻常人家,哪个儿子受宠就可以当继承人。但是封建帝国家国一体,皇家的事就是国家的事,继承人便是将来的皇帝,因而继承人的问题,不是单单由皇帝说的算,还要考虑大臣们的意见。前边说过,秦峻的父亲秦曌宇,原本也有三个儿子,只因这三个皇子意外身亡,连带着秦曌宇旧病复发,英年早逝,这才由秦峻继位。话说当时除了秦峻这个皇女,理论上还有三个没什么权势的王爷,只是这仨人一个在吐鲁番遭遇塌方已经重伤去世,一个在普陀山成了有德高僧坚决不肯还俗,还有一个居然不知去向(一般认为这个王爷死了,不然应该自己会出来当皇帝)。如今,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新汉帝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女皇秦峻尚未婚配,自然也没有后代,倘若秦峻突然千秋万岁了,辽阔的帝国就连继承人都没了!因而朝中大臣们早就开始劝女皇陛下早日嫁人。这些大臣们的意见主要分为三种。
一是勋贵派。这部分大臣觉得女皇陛下应该从朝中勋贵重臣的子弟中招赘皇夫。这个思路其实和别的皇帝选皇后是一致的,通过联姻,团结朝中勋贵重臣势力,从而进一步巩固皇权。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正牌皇后是长孙无忌的妹妹,李世民又把女儿嫁给了房玄龄的倒霉儿子房遗爱。
二是实权派。这部分大臣觉得女皇陛下应该从朝中适龄的实权大臣中招赘皇夫。这个思路是打算通过找一个比较有才干的皇夫,更好地辅佐女皇陛下。这明显是存在皇权旁落的风险的,虽然女皇在位,没人敢拿武则天和李治的事情作为皇权旁落的例子,但没人敢说不代表没人想到。持有这一观点的大臣与前一类大臣争吵不休。
三是民间派。这部分大臣觉得女皇陛下应该从民间适龄的世家子弟、青年才俊中招赘皇夫。这个思路是精中选精、优中选优,打算扩大选择范围,提高选择的质量。但是民间符合条件的人至少也有上万人(参照此前皇帝选秀女),选择范围太大,可操作性就很差。持有这一观点的大臣与前两类大臣争吵不休。
分别持有三种观点的大臣争吵不休之时,有人忽然发觉眼前就有个合适的皇夫人选。
他,虽然没有出生在大富大贵之家,但是所在家族深受历代皇帝信任,父亲是先皇托孤重臣却不贪恋权位,在朝野中口碑极佳;他,勤敏好学,谦恭有礼,深得朝中老成持重之士青睐;他,才兼文武,投身军旅,解围帝都,扬威漠北,是帝国冉冉升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