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九张 翁山(文字)(2/3)

还算好,可以就近靠岸寻求帮助或者自救,若是因此浪沉的话,那损失的至少就是两个全员装备营的士兵了……

若是,放在我这支部队身上,那就是不可承受之痛了。

想到这里,我不由有些焦灼起来,我逐一查点确认身边和附近的面孔,

韩良臣,辛稼轩,陆务观、赵隆,宁志远、崔邦弼。

每一个名字,都代表这一船安然靠岸的士兵,因为处于某种分摊险的打算,让这些上层军将和营官们,每人负责一船士兵和装备的押队。

这样可以有所预期的避免,因为将官集中在一起而出现海险就等于指挥层全军覆没的万一可能性。

半个时辰之后,

“还有谁没有上岸么……”

浑身被雨水和浪花浸湿的我,声音嘶哑的喊道。

“第一标兵团……”

“第六团……”

“教导队……”

“第二团……”

“亲直团……”

“捉生队……”

“等等,我的炮队呢……”

“将主还请宽心,郭药师和炮队大部,都还在后一批的船团上……”

有人宽慰我道,却是直属炮组组头杜疏朗。

“应该在闽地一带,就近避了……”

好吧,情急之下,我都有些懵了。

当最后一批因为浪太急,上岸地点离我老远的沈霍伊和张立铮,及其麾下人马,也被找到了,我顿时松了一口气。

人员大多没有什么事,只有一些摔伤和受寒,但是随船偕行的物资,就不免大受影响,特别是那些精贵的火药。

虽然事先按照雨季山地行军的经验,用竹筒蜡封,油布包裹捆扎,然后放在填满锯屑的木桶里,但在海途的颠簸和撞击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内封碎裂,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潮状况。

还有部分因为帮运过程中的大浪,直接被冲进海里飘走了。于是那些暂且无事做的士兵们,得到了一个新的任务,想办法烘于至少三四个基数的弹药。

接下就是乏善可陈的日子。

虽然除了不少意外,倾覆、坐沉或是搁浅受损了十几条船,陆续下船的士兵,还是将这个临时的驻泊地,塞得满满。光我遇到和观察到的,因为因为的潮汛,滞留在本地的,至少有七八个不同军属的番号。

好在翁山港本身就是国族的直领藩地,又是前沿重镇之一,各种储积可谓丰富,短期内支应这些客军,断然不是什么问题的。

只是如此多不同番号和来历来历的军人,暂时无所事事的聚集在一起,各种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的日常余兴节目,就不可避免的变成随处上演的日常了,与之而来的还有临时形成的,以物易物为主的地下老鼠市场。

作为有字号的军头,我谢绝了本地的镇守官,邀请我到岛内本城豪宅驻留的的好意,而是找了一处足够大的仓房,作为发号施令的中军,和我的士兵们呆在一起,整理和补充物资,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恢复性操练,然后等待潮讯结束。

翁山毕竟是昔日商旅外来,消息汇集之所,因此,通过将士们自发的串联结交,当地驻留的商人那里,我很容易得到大量需要甄别的消息,虽然有些滞后。

国朝发起北伐宣言之后,可谓是海内皆惊,天下震动。

而岭内的四路延边招讨总管路相继出击,则成了江南那些私踞一方,威孚自专的镇抚守臣们,迫在眉睫的灭顶之灾和倾覆之祸。

数路齐发的沿边大军,几乎是势如破竹一般,每天都有杀获若于,夺得某城,某地降服之类的,各种捷报和新闻,行流传在与南朝有着千丝万缕干洗的沿海各地。

因此这些水师兵船,从海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