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28章 经略2(2/3)

几乎是错开难得碰面的。因此,这次阵前唱和,少不得要成为难得回忆和留念之一。

这时,浑身浴血的罗克敌,也慨然引兵归来,自然有人拿着这几幅新眷写的题就,送给他看,大喜道谢之后,又被挂在了军旗上且做日常壮行。

“又败了这一阵下来,”

然后罗克敌,对着他们正声道

“这些北军也该知难而退,消停上一段时日了吧……”

“但愿如此……”

陆务观点头道

“眼下和北虏的大战,或是打不起来,”

辛稼轩却没有那么乐观。

“但只怕小股骚扰和试探性的渗透……还是不会断的”

“因此前沿,还得更多依仗,尔等骑军的本事了……”……

与此同时,

江宁,石头城的行在,随着朝见散去的钟声敲响。

前来述任的秦学正赫然也夹杂在,刚刚完成拜揭的人群之中,只是他的脸色看起来并不怎么好,甚至有些愁苦和无奈。

如今,他已经可以改口叫做秦学士了,而不是秦学正了。因为,在觐见之中,有人在监国面前,专门提到了他的名字。

然后被监国从拜揭的后列叫上前去,格外多问了几句话,听说他的出身资历后,又嫌他现在品秩太低,不足以体现朝廷的额重视程度,故而除去太学学正的职衔,改授端明殿编修。

虽然是排在弘文馆、集贤院、丽正殿、翰林馆、四部院等,六馆四门诸殿院之末的端明殿;又是在各级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的倒数第二位,但也可以称得上是正儿八经的学士大人了。

从“满地走”的京官资序,变作了正儿八经的朝臣和内班侍御资序,就算在他的同年之中,也是不多见的。

但是这种种恩遇,都改变不了,他在授官一事上,被人坑了一把的事实。

没错,他给授的的确确是居于岭外的北面官,同样是是道下分巡路的的重要职事,乃是监察御史里行。

依照国朝体制,御史台下分三院,侍御史主台院,殿中侍御史主殿院,监察御史主察院。其中台院弹评朝中,殿院监劾畿内,而察院则依各道分置地方,又称道上都察院。

但是所谓御史都察院监察一道,几乎无事不报,无所不劾。因此,需要分巡数路来监察督导官民,因此在道下又有设,

而例如他这般,没有在谏台待过一天,属于特任简拔的官员任御史,因为资历尚浅则还需要额外加“里行”二字。

尽管如此,但地方上的御史还是属于那种,位卑权重的清望官,只要能放任过一任,就是官场中重要的资历,重新选回台谏,或是转任别道,都是一个不错的基石。

但是,这一次秦学士就任中最大的问题是,他放任的辖区,并不在长江以南,已经平复安定下来的诸道之内,而是在遥远的淮上飞地。

没错,他的全职就是“巡淮上东面青兖各州御史里行”。

要是其他诸如,布政、转运、按察、采访诸使,乃至分巡河道,盐务、矿务、钱监,茶酒税,哪怕是学官学政的职位都还好说,总道是有妥协求存的余地。

但是这个分巡道的御史里行,却无疑是各无事不包,也无事不牵涉,明摆是个格外讨人嫌,容易招惹麻烦的角色。

特别对方早已经是,睚眦必报的名声在外的一方守臣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送过去一个,让对方有事没事可以找点麻烦,用来发泄的受气包而已。或者说在国朝的旨意和地方实力派的立场倾向之间,折冲调和(或曰背黑锅)的夹心饼干而。

这样有所纷争和矛盾的时候,只要牺牲掉这个替罪羊,也可以换取某种妥协和代价,也不用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