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43章 风雨7(2/3)

三枚的脸色,自从进入这里之后就垮了下来,然后一直绷得紧紧的,嘴唇也抿的薄薄的,就仿佛里面会飞蹦出什么吃人的怪物来。

待到遮挡我们视野的楼台建筑,随着豁然宽广的湖面,而重新变得开阔之后,我也很容易在船工的引导下,找到了岸边,被高高扎起来的专属彩棚。

以及相当秀丽绢谐的“景云”两个墨团大字。

相比之前沿河花巷的诱惑与旖旎,这里才是江宁众多的风月蔽菽,集大成的所在——两湖风光之一。

据说在这里,几乎遍地是江宁官人们相好的歌妓行馆。而在江宁,到勾栏曲榭中去寻欢作乐、饮酒买笑,或者把歌妓请到外面去奉觞劝杯,歌舞侑酒,这不但不需要躲躲闪闪,反而成为相互追逐、相互夸耀的风流韵事。

按照谢明弦的说法,只有那些那些初出茅庐的官儿,既要到行馆中去寻开心,又怕别人指摘,掩掩盖盖、藏头露尾的。

根据这处彩棚下的指引,我们又向湖中行去

漂浮在水面上的是,一条长宽数丈的大型画舫,,足足有三层楼高,还不算那个丝绸装裱的前后露台,而船身各层四下里早就被用时鲜的花卉,和各种造型精致的华灯,给装点得繁花锦簇一般,却又让人不觉得媚俗和审美疲劳,

我还以为只是条普通观览游玩的画舫,却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艘足供数百人日常活动,形同流动行院一般的大家伙。

相比治下停在边上的大篷船,就像是一条小杂鱼。

“官人万福金安……”

“恭迎贵人莅临……”

登船之后莺莺燕燕的招呼声,扑面而来的脂粉混着熏香的气味,不由让我的左右精神一振,

无论那些衣帽整洁而奴仆杂役,只见的船上这些女伎们的风度打扮,摈照高门甲地的标准,也称得上是十分“韵致“的。

她们梳一个这时最流行的朝天髻,穿一件织成“心“字图纹的合欢襦,系一条百褶凌波裙,踏一双用红白双色罗缎交错缝制的高帮凤头鞋。

却让我不由想起,数年前初见苏苏的场景,不由有些耳热起来,而这里又是另一番风情了。

然后一名恭迎的从事,将我等引上了三层的楼阁中。

到了这里,随同的其他人就被留在舱外候命,自有人提供酒食招待,和相应的陪同消遣。只有三枚随我进入三层的舱楼中。



撩起数重轻纱帷幕之后,一个灯火通明的厅室中,就见到今天的主人,新任的江淮转运使程煊,他从上首正席的一只软塌上起身相迎招呼道。

然后为我一一介绍,厅内等候的诸人。

在场的除了宴客之主的程煊外,还有江西采访副使詹度、江淮转运判官吕颐浩、市舶司提举李邺,江宁防军副使刘光国、江宁府长史辛永宗,又有东南行司的李宗振、李子奇、于景等幕属官作陪。

这时又有一行女伎,从内侍款款而出,在骤然扬起的丝竹声中,开始手脚姘指的做出悠扬舞姿来。

她们头梳鹅胆挑心髻,斜插飘枝花和点翠卷荷,身着齐胸束腰长摆的,石榴红和云清渐染成的百褶曳裙,显得身姿婀娜而娟秀和飘逸,翩然起舞的举手投足之间,却又有一种端凝华贵的姿态。

一曲舞毕,

微带着一身香汗的女伎们,这才娉娉婷婷地走到筵席前面,用—个婉婉媚笑劝嘉宾们干了门前杯,重新替他们斟上一巡热酒,

然后就回到了帷幕后面,开始轻敲檀板,慢启朱唇,用着滞人的、有时是慢得不能再慢的延长音唱起时新的词牌:

“衣染莺黄,爱停歌驻拍,劝酒持觞。

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

檐露滴,竹风凉,拚剧饮淋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