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零六章 怅怀6(1/3)

海州,郁洲港,依旧是一副匆忙纷纷的景象?

“六百石干椒……”

“茱萸干一千担……”

“粗炼鲸脂十五万斤……”

“没过滤的棕油四万桶……”

“泡姜五千坛……”

“蔗头烧九千瓮……”

“带渣的板糖二十五万斤……”

“鱼松和肉松十二万包……”

“熏肉和腊肠四万捆……”

坐在凉棚下的胡静水眯着眼睛,听着码头上的司计,报出货物的检点数目。

乘着最后一点风讯和浪潮,赶在下雪之前做完这一单,剩下的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他和他的伙计们,也就要歇伙上好几个月,直到开春的潮汛再起。

依靠在梁山海市的投机,逐渐的发达起来,现在也是坐拥三大一小,四条海船的东主。

象小一些的船,是专门用来跑珠江内河到天南的短程海运,而三艘大船,则用来轮流跑,夷州和婆罗洲两地之间。

总算是当面清点交割完毕,胡静水已经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对着手下吩咐道”赶快去找找……“

“有什么像样的吃食么……”

“千万不要鱼鲜,这一路咸淡吃的都要吐了……”

胡静水摸着肚子上的肥肉,嘟嘟囔囔的道

“最好来点脆生生的时蔬,还有油汪汪的大肥肉就好了……”

片刻之后,他们被引到了一家相熟的饭铺里。

“时蔬暂且只有蔓瓜和豆芽,盐菜倒是有醋芹、青瓜、酸笋和芋片”

店家热忱的招待到。

“大肥肉暂没现杀的,倒是有熬过的猪肉躁子和羊板油渣……”

“也能凑合啦……”

胡静水有些丧气的摇摇头到。

“有蒸麦饭和大葱卷饼,先给我每人来一大份……”

“烤薯和芋头就随便自己拿了……”

“老子都要饿瘪了……”

“地瓜烧也开上一桶,每人舀一勺醒醒神……”

正所谓为无利不起早,他拉了一票单干的船商散户,千里迢迢的北上淮东,当然不是纯粹给这里来做义务奉献的,而是被相应的利益吸引而来的。

因此,作为官方的输送和罗氏本家船队之外的补充,现在的这些往来淮东与岭外之间的外包海商,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在岭内的番禹或是夷州等地,承接了相应输送军淄物用的任务,然后按照起始距离的远近,最终抵达上岸的货物完好程度,领取一笔相应财货作为酬劳;

通常情况下,他们还会顺便在当地的指定市场里买上一些特产压舱,回程用这些捎带的货物再赚上一笔。

还有一种是自己采购了制定名录上,各色淮东所需的物资,到港后议价发卖出去。然后,就地随市置换成某些诸如皮毛、木材等比较紧缺的大宗北货;

或是将购买的凭单转成,珍珠、玉石、麝香等受到管制奢侈品之类,相应的购置配额,再回程转手到其他地方去牟利。

而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第三类:

只有少数积累了足够贡献度和输送配额的海商,才被允许深入到内陆去,在一些大城邑里销售舶来物,或是就地采购置办一些限制外销的特色物产。

虽然因为淮东的民间购买力限制,做的是薄利多销的生意,但是往往能够就地收到一些能赚钱的好东西。

毕竟,因为南北对峙的纷乱与割裂,很多北地常见的东西,却是南方难求的稀罕物。

而胡静水显然属于第三类。

长期往来的结果,就是某种比金钱还要珍贵的信誉和人脉。因为每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