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零五十八章 风动18(2/3)

东镇沿着黄河岸边伸出的突出部西南端,

大野泽下游雷泽县的附近,五丈河的水面上,也突突驶来了长长一列的行船。

最显眼的无疑是居于首位的车船两侧,那不停翻转搅动起滚滚水花的巨大明轮,以及顶上粗大的管径,所不停喷冒出来的灰黑烟气。

而在硕大的顶棚之下,巨大锅炉膛里被打开送入燃料后,因为烧煤而熊熊喷吐出的火光,就连站在岸边的远处,也能够看的是分清明。

作为本地车船队调过来帮忙的舵手阮五,也有些羡慕的望着为首这个巨大的家伙;

与寻常用来载货运客的大多数车船,或是之前曾经在大野泽上测试过的,那些较小的巡曳式车船不同;这艘车船在整体构造上明显经过了大改,而让让亮闪闪的金属部分几乎占据了甲板上的大部分;

而且船身前部和中部舱室的位置,几乎都被一个巨大的往复运转机械及其轮轴和传动机构所占据了,至于船体后半截的空槽,也都被大量堆放的煤石所填满了。

因此,真正用来装载运输的部分,反而是那些用粗大的缆索连接起来,长长拖挂在后面的漕运平板大船,像是一条长龙般的沿着河道延伸到水面尽头,远远的望过去怕是没有数十艘之多。

而据说拉动这长长一列平板漕船,既不用成群的人力拉纤,也不用许多的畜力帮忙,只要这么一艘装上大型锅骡机的新式车船而已。

随着车船上轰鸣的机械逐渐的熄火减速,依靠剩余的惯性缓缓的靠近岸边的栈桥,又被岸上的各种钩锁被固定住;然后后面长长的平板河船,也在近岸抛索的拉扯下,逐一的靠上岸边来

放下搭板之后,第一批沿着船篷下走出来的,赫然是那些披挂整齐的淮军将士们,只见他们精神抖擞而气色洪亮,只见他们在号子声中整好以暇的在岸边完成列队,再加入到帮助后面船只上岸的序列中去。

而在靠后的一些平板船上的棚顶下,则是一些鞍具齐全战马和其他的大牲畜,在此起彼伏的嘶鸣和叫喊声中,被沿着宽版过道小心的牵挽上岸来。

而最后靠岸的十几条平板大船上,则是船队随行携带的粮草辎重,连同装载的军用大车、篷车、厢板车一起,被小心翼翼的拖到岸上来。

然后,才对放空的漕船进行简单的清理,重新装在上回程的伤病员和需要维修的甲械器材,当地的出产的渔获、稻麦等大宗产品,以及一些完成就近开采的矿石什么的。

随后,忙得浑身大汗淋漓的阮五才隐约知道,据说这些是从沂州调遣过来的兵马,从徐州境内上的船,就这么一路日夜不停的行驶过来了。

就这么一个满编的主战营,连带最基本的器械装备车马辎重,抵达这里前后只用了差不多一天半时间而已,

比起陆路上骑马行军的调防速度,甚至还要快上大半天还多;而且相比骑马行军的疲惫和消耗,他们大多数时间是在船上整好以暇的休息中度过的。

有些适应性好的人甚至已经睡了两三觉了;虽然这次输送为了考验车船运力的极限测试,而尽可能多装载上人和物资,而导致呆在船舱中不免有些狭促和伸不开手脚,但是比起过去风餐露宿的野外拉练,却还是轻松惬意了许多。

毕竟,漕运的河道里没有过大的风浪和颠簸,日常所需的饮食和其他供给,都有后面平板大船上,专门的船上伙房和医疗所、工具间、仓房等来提供;而且不需要沿途征发民力进行协助,或是进行中转和停靠、宿营,在夜间也可以在岸边的引导下减速继续行进。

每艘平板船上只需要安排若干人轮流进行执勤和警哨,顺带在拐弯或是激流的河段,预防可能产生的碰撞和刮擦、挤压、搁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再加上,之前已经短距离的分段尝试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