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封建属株连(1/2)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就读小学五年级的我,被政治老师点名回答压在旧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什么?记得当时好像只答对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另一座"官僚资本主义"大山,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了洋相后,反而一辈子记住了那"三座大山"。前段时间,与人聚会,内中有人提起这个问题,我不暇思索地脱口而出,竟然抢了头筹,引致在场人的点赞。很有一种雪耻年少所遇尴尬的感觉。
三座大山中,我对封建主义概念的理解,明显逊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原因在于,封建主义似乎是只"垃圾桶",只要使用者愿意,可以将任何东西,当作垃圾丢进去。比如一个女生不愿与男生同桌而坐,便是封建;比如一个老人不肯搬离老宅入住新屋,也是封建等。于是觉得消灭封建主义,远比消灭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要难得多。
好在时下社会,推崇法治,因此封建余孽也就成为过街老鼠,少有生存土壤。大家知道,法治的最大好处,就在于用文明消灭愚昧。现将三国后期的三起株连事件编撰成文,以便读者一目了然法治的可贵。
何谓株连?株连就是一人犯罪而牵连或连累家人。但这个"犯罪"十分诡异,诡异到掌控者可以随心所欲定罪的地步。"株"是树根相连之意,但在实施刑罚时,则用"诛"字,且在诛字后面,缀带数字定语,比如诛三族、诛五族、诛九族等。
要问株连的后果有多厉害?反正如被诛三族,断种绝代那是肯定。当然,历史上也出过比诛三族、甚至诛九族还要厉害的诛十族。此事发生在明成祖时代,名士方孝孺因触犯明朝戒律,结果被诛十族。
三族的概念分两种:一是父族、母族、子族;二是父族、兄族、子族。那么诛九族、诛十族,简直到了与其讲过话也会受牵连的地步。三国中后期,曹魏、东吴、蜀汉分别发生过一起诛三族事件,骇人惊魂中蕴含诡异!
曹操创业初期,有个好友名叫秦邵。一次曹操偕同秦邵,前往袁术防地侦察,不慎被袁军发现。情急之下,秦邵为保曹操,故意引开袁军。脱险后的曹操,为报秦邵救命之恩,将其子接到许都,取名曹真。此事发生于公元196年秋季。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公元249年。这一年的清明节,曹魏大将军曹爽,偕同魏帝曹芳等家族中的达资要人,前往高平陵祭拜祖先。洛阳城内的军政大权掌控力度,因此出现短暂的"真空"。一直蹈光养晦、觊觎权力的司马懿,趁此机会发难。
消息传至高平陵,曹爽大吃一惊。这个曹爽,不是别人,乃是曹真的长子。其时曹爽手握军权,魏帝曹芳又在身边,加上掌管粮食的部长带有调拨粮食大印,粉碎司马懿等人的政变,吹灰般简单。但令人奇怪的是,曹爽竟然示弱司马懿,交出所有权力,仅求当个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不愁行、不愁住的五不愁"富家翁"。
司马懿满口答应曹爽的要求。等到曹爽办妥"移交工作",司马懿翻脸不认人,下令夷灭曹爽三族。可怜秦邵,在时隔53年之后,复又遭遇断子绝孙的结局。
公元200年,一个名叫诸葛瑾的年轻人,为避战乱,孤身前往东吴。栖居东吴期间,他遇到了孙权姊婿曲阿弘咨,经过一番闲聊,曲阿弘咨觉得诸葛瑾才华非浅,遂举荐给吴主孙权,诸葛瑾很快就被孙权赏识并一直视为股肱。
诸葛瑾有个儿子,名叫诸葛恪,诸葛恪的才能,不仅不逊于其父,而且官至太傅,也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横看竖看,属于那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值得家族引以为傲之人。
就像许多人一样,位高权重的诸葛恪,也难免自以为是。他忽视了"功高震主"所隐的危险。事实上,吴主孙亮和孙峻,已经忌惮他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