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发现种世衡
范仲淹除了一手提拔了狄青,还提拔了种世衡。而这个种世衡读过很多书,战争初期就开始崭露头角,他与范仲淹年龄仿佛,只是多年来不太懂人情世故,他像高适那样是一个“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使人悲”的人,不爱财,不惜死却又常年不送礼,因而在升官这件事情上一直都是原地踏步走,直到范仲淹的到来。
让他青史留名的是修筑青涧城这件事,以及城修好了之后的一系列让人扑朔迷离又禁不住肃然起敬的操作。
当时西部边地用兵,延州城多次被围困,守备不足,种世衡向西北大员范仲淹提建议,延州城东北方有以前的宽州,宽州已经被废弃多年,可是被废弃的城墙还在,种世衡请求:凭借宽州已经残破的城墙修建一座新城,用来抵挡西夏人长驱直入,可以使大宋避其锋芒,守城待援,而这里战略意义重大,右(向西)可以稳固延安的形势,左可以获得河东(山西)的粟米,向北可以徐图恢复银州与夏州的旧地。他的陈述有理有据,折服了范仲淹。范仲淹上奏朝廷,朝廷最终同意了种世衡的建议,命令他保质保量的负责好这样一项大工程。
不过,你来干工程,西夏人不干别的,就来捣乱,不停骚扰,于是种世衡一边战斗一边筑城,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把城池给修好了。但是,这个地方虽然险要,却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没有泉水。众人就此认为,不能在此地大规模屯兵防守。但是,种世衡力排众议,接近偏执的认为必须在此防守,难点只是打井。他下令凿地一百五十尺,这才碰到了石头,可是泉水还是没看到,众人很灰心,打井的工人也坚定认为石头难以凿穿,可种世衡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下令打碎一定量的石头可以得到丰厚的赏钱,来干活的工人越来越多,众志成城,最终凿通了井,获得了泉水,因为这个原因,这座城筑城之后,被赐名为“青涧城”。
城池修筑好之后,受范仲淹举荐,种世衡被任命为知青涧城事,全权管理青涧城,负责青涧城大小一切事务,有先斩后奏与便宜行事的权力。
种世衡准备好大刀阔斧的干了,他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他要将这个好点子立即付诸实行,这个好点子究竟是什么?请看下一章节。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