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书生与文人(下)

内部臃肿,外部有人痛击,大宋不灭亡,那是因为有栋梁之材,那是因为有擎天之柱,而这栋梁之材与擎天之柱则是书生,书生可用,而且比较靠谱,范仲淹就是书生的代表。

书生们一般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看作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情操的具体体现,而且时时刻刻会用诸如此类的圣贤名言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当然,书生也不是完全的完美无瑕,书生也是有缺点的,具体来说,文雅点儿说,那是书生意气,通俗一点儿说,就是有些认死理、二杆子。在这些书生的眼中从来就容不得沙子,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而那些介于对与错、好与坏的临界状态的人和事,他们向来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他们坚信,自己生下来就有着这样的使命:匡扶社稷、替天行道,救黎民于水火之中;代天地行正义之事、不管他人是否认可自己,不论后世会给与一个怎样的评价,他们始终认准了《孟子》中的这样一句话:“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于是,他们一批又一批地按照圣贤教导的那样,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进行着。

无论何时何地,他们总是坚信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自己不去尽力,如果山河破碎之时自己不去毁家纡难,这个国家就将会更加危险。而我,把这样一种伟大的想法称之为“家国情怀”,正如那首《国家》唱道的:“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无论何时何地,他们总是坚信着:当无尽的黑暗笼罩在这个大地之上的时候,只要还在坚持理想,不断与邪恶势力做斗争,正义的女神终将把光明送来。

他们总是坚信:在《礼记》中的那样一个“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一定会出现。

他们为民族谋复兴、为民众谋幸福,与此同时,还为那样一个时代下的整个世界谋大同。

可是,这些书生,做出这些,究竟是为了谁?究竟是为什么?

他们之中的张载(接下来要讲),很好的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后人把这样的四句话成为“横渠四句”,而我,更希望将其概括为两个字————“道统”。

因此,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以生命为代价,始终保持着道统不坠落,他们不畏惧死亡,不被敌人的淫威所屈服。他们也许上一秒还是文弱书生,在道统与精神的感召下,下一秒很有可能就变为钢铁战士,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而放弃一切,藐视一切。

所以,这一类人在当了官之后大都不是成为官僚、不是成为政客,而是成为了政治家,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理想抱负一直努力着,纵观整个大宋王朝,在他们之中产生了寇准、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辛弃疾、陆游、文天祥、陆秀夫等等等等。

书生的诞生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具体的周期规律的,只要这个时代需要,只要时代发出了呼声,这些人就会应运而生。

只有了解了这些点,才会对我们以后提到的一些事件有更清楚的认识,才会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到了最后,文人往往很难战胜书生。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