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进攻安南(3/4)
安南,陆军首先要攻打的就是他郑主,不然大明陆军如何到达南部。>
见父王毫无表情的老脸,郑氏少主小心翼翼说道:>
“父王,据我们的探报,大明军队分别从云南和广西进入我国境内……”>
郑主闻言大惊,还未来及说话,少主一脸担忧,继续道:>
“大明这次出兵十万,如何应对,请父王定夺。”>
郑主沉思片刻,说道:>
“别慌,安南兵甲数十万,明军能奈我何,安南北境有隘益、鸡陵二关,又有宣、洮、沲、富良四江为险。>
命令安南大军沿大江两岸立栅,战船聚集在江中,城栅桥舰相连可达百里。>
若我军据险固守,明军纵有十万之众,亦无法攻克,唯有疲师而返!”>
郑主说着,缓缓起身背负双手,颇有指点江山的气魄,看的少主一愣一愣的,又不敢插嘴,只能老老实实听着……>
郑主继续道:>
“朱棣曾三次击败安南,后来证实徒劳无功,安南还掌握在我们手里,为何要惧怕明朝,难道小皇帝比朱棣还厉害?>
日本被占领,那是他们战斗力不行,西方殖民者失败,乃是后勤无法补给,安南则不同,明军来多少,我们灭多少……”>
见父王如此,少主无言以对,他知道父王只记得安南的胜利,却忘记安南的惨败。>
其实还是明军把安南打的不够彻底,像打日本那样,给他来个灭族行动,安南还敢造次?>
明军曾三次武力镇压安南,但明朝始终未经略好这片偏蛮之地。>
先后派往安南的明朝官吏,要么不善于安抚调和,要么内部之间不和、相互勾心斗角。>
甚至还有官员在当地作威作福,肆意欺压勒索百姓,致使安南在此后多年间,一直无法收拢民心,矛盾在持续的郁积。>
敌对势力一直暗流涌动,为后面的兵乱再起埋下祸根。>
永乐十六年一月,安南清化府俄乐县的土官巡俭黎利,召集各方反明势力于蓝山会盟,起兵抗明,史称蓝山起义。>
黎利率众起兵之后,安南各地迅速呼应,遂成星火燎原之势,驻守当地明军猝不及防,只能节节败退。>
很快,安南全境再次陷入兵荒马乱的动荡局面。>
面对安南的乱局,已经迁都北京的朱棣,不愿意也无力再大动干戈,只是增派部分兵力协助剿匪,并未派大军南征平叛。>
就这样,以黎利为首的叛军,逐渐发展壮大,驻守和剿匪的明军渐渐无力掌控局面。>
随着安南局势的日益严峻,直到明宣宗上台,才命成山侯王通为征夷将军、马瑛为参将,领兵五万协同原驻军共计十万,对叛军进行围剿。>
然而,王通鉴于此前英国公张辅三次南征均大获全胜,以为安南叛军不过乌合之众。>
于是骄恃无恐,急于求成,轻敌之下遁入黎利的埋伏圈,最终大败……>
致使三万人马埋骨宁桥,王通率领残部奋勇突围退守交州。>
此后黎利趁势四处掠地,安南境内的昌江、谅江、交州等地尽数失陷。>
王通惊慌失措,一面向黎利允诺愿为其请求藩封,一面又奏报朝廷请求增兵。>
明宣宗思虑再三,决议再增兵一试,命大将柳升为征虏副将,充总兵官,率领步兵十万、骑兵二万出广西攻镇南。>
黔国公沐晟、徐亨等出云南攻梨花关,镇远侯顾兴祖将步骑兵各五万,出广西援坡垒关,兵部尚书李庆带病随征保障后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