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三章 落枕 (乙)(2/3)

,廖焕生愁的不行。可他一个大学老师,能有多少关系资源,拜神都找不到庙门,廖焕生的媳妇是当代商城的售货员,更没这本事,两口子长吁短叹,干着急,最多拿孩子出出气,逼着他去外头补习。

冯不过知道了这事,把身边的资源都发动了起来,上下打点,前后疏通,把廖焕生的儿子按特长生愣是免试弄进了市重点高中。这所高中在北京牛得不行,北大清华这些一流名校,特长免试生都先从这儿挑,进了这高中,等于一流名校迈进了半条腿。高中录取通知到了,廖焕生都不知道是谁办的,以为天上掉了馅饼。送孩子到学校一打听才明白,前前后后都是冯不过一手操持,这一下,冯不过算是和廖焕生成了莫逆之交。

冯不过和廖焕生熟了,发现和之前李老板说的差不多,廖焕生已经到了书痴的境界,他这两年捣腾文玩赚了些钱,主要用来干了两件事,一是在理工大学宿舍附近租了间两室一厅的房子,弄成了个大书斋,专门用来堆书,看书。另一个是差不多买了一万多部书,全收进了书斋里。

但冯不过去他书斋里看过,要么是他的专业书籍,其他都是哲学、历史的大部头,基本上把那两室一厅塞满了,可里面却没有古玩字画方面的书籍,冯不过心里就纳闷了,以前以为廖焕生靠的是看书,积累了大量文玩知识,用来鉴定真伪,断代研究,这么看来完全不是,可他那鉴定的本事是怎么来的呢?

有时,冯不过也劝他,你这在潘家园地摊上淘东西永远是小打小闹,发不了财,万一哪回走了眼,还要赔进去,不如跟我一块去拍卖会拍点价值高的东西,认准了,一件的收益,够你在地摊淘一年了。廖焕生问他,拍卖会的东西能先拿回家看看吗?冯不过说,哪有拍品先拿回家的道理,没这规矩啊。廖焕生说,那不去,只能看,不让摸那不行,不让带回家更弄不清楚了。

再好的朋友,这事儿也不好问出口,毕竟是吃饭的手艺,不能瞎打听。冯不过就只有把疑惑埋进心里,但还是偶尔找件东西,让廖焕生帮忙看看。廖焕生也不推辞,现在冯不过的事儿,他是上心的不行。

让廖焕生鉴定了几次东西,冯不过看出了点门道,也多了些困惑。廖焕生每次都把东西请回家里,研究一晚上再还给冯不过,告诉他鉴定的结果。冯不过给的东西,多少有点考较的意思,是他家里断代比较清楚,但光从器物上看,并不是那朝代里最有代表性的样式和工艺,属于容易混淆,有点难度的东西。但这些对廖焕生完全没有影响,他第二天一定可以准确的说出鉴定的结果。冒牌皇妃好调皮

但在古玩行里,水平的高下还不完全在你能不能判断出真伪,判定出朝代,更重要的是要能说出几句道道。这行里很少有用高科技手段来断代的,不完全是因为没这样的技术,也不全因为是成本的问题,最主要是这行业,讲究一个传承、讲究一个经验,讲究文化的底蕴。大藏家往往是东西在其次,学问更重要。靠经验的东西,往往会有差错,有差错就有悬念,有故事,有个引经据典的说服过程,喜欢文玩的都明白,东西买到手是真是假不必太计较,这过程里涨了知识,抬了眼力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全用科技手段来鉴定,准确度自不用说,但玩古玩的乐趣,探求的乐趣,切磋的乐趣,捡漏的乐趣就全没了,索然无味自然没人追捧,没人投入了。

所以辩真断代这事,要让人信服,得说出里面的道道来。

冯家之所以在圈子里有无可动摇的地位,有识有学有经验,会收会看会显摆是其中的关键。一件东西摆在面前,马上就能把历史沿革,工艺技术,收藏故事,名家点评,艺术价值一一给你讲透缕清,这才是大本事。

但显然,廖焕生没这个本事,但他有一个让你目瞪口呆的办法,你不得不佩服。不管你是墓中出土的,还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