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七章 刺青 (申)(2/3)

堪舆、守城这些神秘和隐晦的内容,似乎正是墨家思想对原始宗教的改良,而墨家的思想中一样尚鬼神,倒是和原始宗教思想并不冲突。

廖焕生又想到,唐代武则天时,高句丽为李绩所灭,但高句丽巫术并没有一并消亡,而是由此转入民间,转入了地下,依旧活跃在广大的农村,慢慢被人称之为萨满教。萨满教的民间化,其实造成了原来巫术中墨家那部分治国理念,军事理念,建筑机关技术慢慢失传了,毕竟对乡土农民而言,温饱是最重要的,治病是最有用的。墨家的东西不能吃不能喝,学来无用。

但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点被传承了下来,就是对中原政权的颠覆,孜孜不倦的造反尝试。特别是明清时,萨满教与白莲教、百贯道的融合,形成了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宗教组织,而一直活跃着。直到解放后,向莲教和百贯道才被新中国彻底消灭。

有了这个启示,廖焕生想到,原始的高句丽文献中找不到巫术的详细描述,后来的萨满教或白莲教的文献中,也许会找到些蛛丝马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廖焕生在县文化馆找到了一本出版于五十年代的书,书名叫《东北萨满教研究》。薄薄的一本,百十来页,从书上的印刷信息上看只印过500本。

关键是书后还有一个借书记录卡,四十几年的时间,借阅的人不超过十个。廖焕生一眼就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汤斌文。从借阅时间上看,应该是在矿难发生之后。廖焕生不禁一阵欣喜,看来自己的路没有走错。

说到这里,廖焕生把那本周身发黄,遍布霉点的小册子递给了我,指着封面上作者的名字,告诉我,“老常,你看这书的作者叫王树森,可惜书里没有作者的资料,但我有种预感,又有个巧合会出现。”

“焕生你是说这个王树森与王技术员或者是王宝成有关系?”曹队拍了下脑门,问道。

焕生点了点头,“这只是我的猜想,还没有验证过。”

曹队飞快的抄起电话,分别打给了县公安局的罗副局长和小雷,请他们调查这个王树森的情况。鬼判天师

焕生则继续开始给我们讲,他在这本不起眼的小册子里的发现。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是阐述东北萨满教的来源和变迁。王树森同样把萨满教追溯到了古扶余国时期的原始宗教。但书的后面,介绍了他考证过的关于萨满教神秘的八诀,这八诀是萨满巫师代代口口相传而来,是密不外传的镇教法术。而王树森同样指出,他认为这八诀就是脱胎于之前的扶余四术,是在扶余四术基础上,又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而已。

书中注明,作者的这些记述是他在解放后采访了几个萨满教的巫师而来。由于后来萨满教内部也有不同的派别,对八诀内容的记述也不尽相同。对驱影传信这个古扶余秘术,大巫们的描述也是多种多样。大致有几个说法,一种是驱鬼传音,看上去和跳大绳请神的模式差不多,只不过要隔空操作,不发生在现场。但焕生认为这个说法不足信,用鬼代替影,多少还说得通,但如果把四术中的传信解释成鬼神上身,先不说距离如此遥远,如何实现,单是信和音在传递方式和准确性上,应该就不是一个概念。

我点点头,焕生和我的想法一样,驱鬼传音的说法听上去是后世萨满对扶余四术的自我改造。

焕生继续告诉我,还有一种说法是驱鬼托梦,这也很好解释,就是萨满巫师采用托梦的方法把信息传递给接受者。但显然这种说法也不能成立,如果可能,那还要后世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干嘛?驱影传信一定是实施难度很高,掌握困难才无法大规模的使用,以至变成了大巫们的独家绝学。

另外还有一种非常复杂的说法,说是能驱影传信的巫师,不但要经过长时间的后天修炼,同时有一个必须的前提,就是大巫必须是双胞胎,两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