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五章 蜃海 (辛)(2/3)

么呆今天每桌就只能一瓶,年轻人都喝啤酒,白酒他们也喝不惯,小刘,你去把咱带的啤酒拖上来。”

陆教授听了魏处的话,不断的点头,这可能是自从上船以来,他们的第一次共识。

“魏处,自古有句老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咱们现在不光是同船渡了,都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是今天是咱们船上的兄弟第一次聚到一起,我是个粗人,没什么虚头巴脑的说法,只要能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这些酒又算得了什么我那还有些压箱底儿的存货,想喝了就找我去。万一喝完了,您老魏不是管着直升机吗哪能补给我就给运哪去,一天也就到船上了。今天,咱们还是敞开喝。”曹队一边拍着胸脯,一边拿起瓶酒塞进魏处长的怀里。

魏处长拍了拍曹队的肩膀,“既然咱们公安战线的同志这么支持,多的感谢我就不说了,咱们既然天南海北凑在一起,都是缘份,今天就算台聚义酒。”魏处长说到这里,话锋一转,提高了嗓门,冲餐厅里的众人喊了一句,“今天晚上大家可以为了友谊放开喝,但一旦到了预定位置,都要滴酒不沾,谁违规处分谁,纪律不能含糊。”

大家欢呼一声,纷纷动手,帮着炊事班清桌子端菜,忙活起来。

我走到曹队身边,小声说了句,“曹队,这次还真下了血本啊。”

曹队向我苦笑着说,“那会儿刚接着烫手的山芋,姜部就给我打了预防针儿,咱这船上,公安口的,安全局的,海事局的,渔政局的,各个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全掺和在一块儿了,虽也有临时的领导小组,鞭长莫及不是只有自力更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在三亚没干别的,就研究人来着。”

“这次任务,咱们科考船上,最重要的就是三组人,咱自己就不说了,魏处代表的是海事局,陆柄林代表的科研院校,他们俩的毛儿能捋顺了,事情就成功了大半。但这俩人我研究了半天,没什么共同点,唯一相似的爱好就是好喝上两杯。陆教授那是雅趣,魏处长则是应酬多。但文人相轻,这老话说的一点没错,自打上了船,两拨人就不那么对脾气,先是因为分房间,后来因为实验场地和设备,两边杠上了,你那两天没上船,要不是有组织纪律,两边儿都要动手了。”

“我不赶紧想辙处理,这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早晚要出大问题。亏得多做些调查,多长了点儿心眼儿,弄了几箱好酒上船,今儿能不能成,就指着这些酒了。”

我听了曹队的絮叨,冲他竖了竖大拇指,就被魏处拉到中间的圆桌坐下。

酒这东西真是拉进彼此感情的灵丹妙药,再加上曹队那两箱好酒的作用,很快一桌人就开始活络起来。

魏处长喜欢烧酒,喜欢直来直去劲儿大味厚的,陆柄林则偏好曲酒,陈年的、香浓的、味儿淳的最好。在我看来,酒的偏好其实是性格的自然流露,魏处喝的是状态,陆教授品的是感觉。

但两人对酒不同的喜好,并不影响对酒的品评,更不影响两人推杯换盏,借酒言志。酒的妙处就在中和,兴致的中和,思想的中和,价值观的中和。由一个共同点,找到另一个共同点,由另一个共同点找到曾有的青春、爱情与梦想,而最终相见恨晚。

那天晚上另一个绝妙之处,就在于一桌子的时令海鲜。炊事班在路上每到一个停靠点都下了地笼,几天功夫,捞起了上百斤的螃蟹、爬爬虾,船在行驶过程中,也没闲着,船尾拖了个渔网,海货没少捞,一部分塞进了冷库,一部分端上了今晚的餐桌。

所以晚上的餐桌丰盛异常,我们这桌,那条鲯鳅自然是主菜,配上一盆螃蟹一盆虾,一盘子葱烧海参,一盆子香辣杂贝,香气四溢,令人垂涎。吃海鲜自然不能太文雅,螃蟹爬爬虾必须直接上手,几口菜一口酒,没一会儿功夫,魏处和曹队、陆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