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7章 国家航天局(2/3)

不行,苏青荣脑袋剧烈摇了摇,这不是一个火坑么?

那个做父亲的,愿意看到自己女儿,往一个火坑里跳?

“伯父,我去医院检查过了,医生说,我这种昏迷症,是脑力透支过后,进行的一种补偿性睡眠,跟我前段时间,参加《最强大脑》次数太多的原因有关,这是正常现象,我认识的好几个脑力选手,每次比赛完后,体重都会掉两三斤,回去倒头就睡,一睡就是一天……

你知道那个林剑东么?号称港岛最聪明的人那个,他每天要睡16个小时,一参加脑力比赛,就去吸氧,还有一些围棋国手,平均睡眠时间都比普通人长。

这都是正常现象,再说,我这脑子伯父你又不是不知道,聪明人有聪明人的烦恼;天才,也有天才的弱点嘛。”

周鸣的这套解释,苏青荣勉强接受了五六分,总算没把这种昏迷症,看成一种病。

不过即便如此,周鸣一连昏迷五六天,中间要人喂食不说,还有拉屎拉尿的,都要别人帮忙处理,要他女儿去处理,这实在是……

想到这里,苏青荣倒是宁愿自己女儿,找个不一定要那么聪明,但一定要正常的对象了。

看出苏青荣心里这种想法的周鸣,想了想,忽然问他道:

“伯父,你是生物分子学教授,生物学科,跟医学科有点类似,我想问一下,您知不知道有种类似营养仓的装置,人生活在里面,不需要有人照顾,可以以休眠状态,在里面生存一段较长的时间,三天五天,甚至是十天半个月?”

“营养仓?”

苏青荣想了想,然后摇头道:

“这东西不太好研究,有不少技术难点,国家航天局,就在研究这个,主要是想给上天的宇航员用,但短期内,是不容易研制出来的,首先是密封性问题,要不能漏气;其次是空气循环问题,要保证氧气够用,还要处理人呼吸排出的废气;第三就是供养和排泄问题,都不太方便,在一个狭小装置内解决和清理,最好的办法是少产生排泄;还有消毒杀菌的处理,如何保持恒温……”

“还有生存时间,以现有的科学技术,确保人在密封的营养仓内,生存24小时都是个问题,国外或许可以做到三天……z国,真没这种技术储备,搞这方面研究的都很少,而且应用领域也不多,前景是有,技术难度太大,可能会在五到十年后得到重视。”

周鸣点了点头,这个便宜岳父,虽然有时候是有点孩子气,但肚子里墨水还是有一点的,在杭科大里,学术水平上,算是较高的几个教授之一。

于是他又问:

“如果这种营养仓,只给类似植物人的普通人用呢?去掉供氧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密封性也不重要……阉割掉这几块,这样,营养仓的技术实现难度,应该会小很多吧?”

苏青荣点头道:“是小了很多,但应用范围就太狭窄了,没有半点市场,这种营养仓有什么用途呢?只是解决了供养和排泄问题而已,给植物人用都不会去用,代价太昂贵了,还不如花钱请个保姆,在一边伺候。”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我不是在想办法,不让你女儿,给我当那个保姆么?

为了省去一些麻烦,为了用上营养仓,为了以后没有后顾之忧地进入副本,哪怕是耗费几千万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保险起见,且为自己的小命着想,周鸣打算从综合技术水平最高、设备可靠性也最高的机构手里,弄到一台,自己想要的营养仓。

于是,把系统仓库空间内的那套营养仓技术资料,提取出来后,对着这些技术进行参考,足足花了三天时间,周鸣写出了一套《实用型营养仓设计方案》,足足十五万字,还画了上百张的设计草图,几乎把营养仓的每个子系统的技术细节,都画了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