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43章 第四十三章(2/2)

李铮吧。”

杨柠冷冷瞥了他一眼,“李铮学弟的手是用来做实验的。”

张跃军……

哦,他的手就活该拎东西。

张跃军看了李铮一眼,李铮的手骨节分明,手指关节出显出淡淡的青色,细腻的皮肤纹理在酒店橘黄色的灯光映衬下,仿佛是该放在展览台上的艺术品。

他又看了看自己黑壮粗的手,竟然觉得杨柠说得蛮有道理的……

…………

华国国内现有的药物生产线,大多集中华京、天津、武市、郑市,这些药厂都是国企,吃大锅饭,因为政.府严格控制药物利润,所以生产积极性极其底下。

而且这些药厂的生产线都是不完整的。一条完整的药物生产线应该包括从原材料提供到包装所有步骤。而许多药物生产需要的基础原料,国内是没有能力提取生产的。

这个时代国内的药厂说是制药厂,其实实质上就是药物的代加工厂。好比后世的富士康,承担某个零部件或者手机组装的工序。但苹果的核心技术及大部分利润是与它无缘的。

李铮边饭后散步边思考着,等他回到房间门口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人等在他房门门口了。

“孟教授、陈教授?”李铮吃了一惊,他快走两步打开房间门。

“两位怎么有空过来,该是我去拜访你们的。”他说着,身子微微侧开,对着两人做了个请的动作。

孟家荫和陈安邦也不推拒,直接进了房间。

两人在房间里的沙发上坐下,李铮拿出杯子,替两人倒满了水。

“李铮啊,你真是真人不露相啊!一款原创药!华国生物学界的学者们奋斗了多少年,都没有一款真正的原创药面世!”孟家荫看着这个年轻人,神色不由有些复杂。

华国学者的理论知识,可谓是非常扎实的。孟家荫回到房间后,仔仔细细分析了李铮的药物分子式,对这款新药的真实性已经信了六分。

李铮将杯子推到孟家荫面前,“孟老,华国学者缺少的,只是一个先进的实验室。”

孟家荫苦笑,“但是这个实验室不好建呐。别说我们,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分钱花。就是中科院的物理实验室,振动平台知道不。”

“就是模拟火箭发射和导弹飞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震动的仪器。他们那些学礼物的捧着钱向外国人买,外国人都不肯卖,禁运啊。”

“更别提我们国内的实验设备了,就是一药的生产线都是人家淘汰不要的,国内那些个药都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不管有没有毒性的,我们明知道这样不行呀,但有什么办法呢。穷啊。”

李铮沉默,自从50年代和苏交恶后,华国就陷入了技术的孤岛,哪怕1979年中美正是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是在遏制中国发展,先进技术一律禁运禁售。

“我说得有点多了,年轻人是不是不爱听啊。”见李铮沉默,孟家荫心里一沉,面上却是笑着开口道。

李铮摇摇头,“孟老您多虑了,我只是有些惭愧,我……”李铮明知道自己选择的是最快最明智的一条路,但面对这些为国家奉献全部的老一辈学者,他还是自愧不如。

孟家荫笑了。

“李铮啊,我就直说了吧,我们这次出来,除了参加大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我们国家引进一条先进的药物生产线。还有药物原料生产的机器啊,很对药物原料,我们已经在实验室成功提取出来了,缺少的就是能大规模生产的机器。”孟家荫目光炯炯地看向李铮。

李铮起身,他从床头柜上拿了一份资料递给孟家荫。

“孟老,您看看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吧。”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