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二章 陈友正反正军的危急(3/4)

在一夜之间带着一部分精锐跑了,他们收编的本地属于他的兵则散了。

但他明白过来的时候,是那些原先的部下来找他的时候,听说华夏军打过来了。

对于华夏军他早就如雷贯耳,久闻大名了。

从性质上来看,华夏军其实也是一支义军,和他原先拉起的队伍差不多,可从阵营分割来看,华夏军是属于东南一带的鲁监国的明军,后来是隆武南明的明军,和他崛起以来就同清军对抗,接触的永历大明不再一个阵营。

地域上也隔着那么远,如果没有以后的发展,他们估计很难聚在一块,或者有什么交集,可随着形势的发展,华夏军屡次打败剿灭他们的清军,实力越来越强大,而永历大明却一败再败,被清军压着打。

而属于永历大明阵营中的一支起义军,反清复明的他们则不得不狼狈逃窜,四处投靠无门,先后被几处永历大明的武将和文官坑了,帮助他们同围剿大明的清军作战,死伤无数,但这也让陈友正他们这支部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陈友正这人很精明,他把自己这支部队的战斗目标定在那些弱小的乡勇,练勇,团练身上,在他们身上找回了自信,发展了队伍。

再这一带闯出了名堂,投奔来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弱小的起义军头领带着自己的队伍来投奔他,这些起义军头领成为他军中的将领和骨干,他带着他们到处流窜,打击敌人,后来袭击一些兵力少的绿营清军,给敌人造成不少的伤害。

即锻炼了部队的作战能力,训练出了不少精兵,又扩大了这支部队的影响力,声名远播。

不过爷惹上了麻烦,被谭泰的部队,一支精锐的清军满族部队追的狼狈不堪。

后来遇到了李过的忠贞营,两支部队互相配合,打了几次大战,弄得谭泰灰头灰脸,正在他们想要再接再厉的时候,李过带着忠贞营跑到了江西州,甚至跑到了福建去帮助永历大明打清军去了。

他只能带着越来越壮大的起义军继续作战,后来一支明军收编了他们,给了他们武器装备,把他们混编进了明军队伍里面,这是江西州逃过来的堵胤锡的大军。

跟着这支大军,他们足迹遍布江西州,湖北州,湖广州,甚至进入了云贵州,广西州,同清军作战,但一次战斗中阿济格,多铎的部队围困了正在县城里面休整的明军部队,激战数日,他跟着明军的一名参将带着残兵败将突围了出去,不久这名参将就投降了清军,他也从反清复明的起义军将领,变成了清军的绿营将领。

反而追杀起何腾蛟的明军来了。

几个月以后,他已经成为一支两千人的部队的守备同知,在一次同满族将领不和的情况下,带着这支部队杀了监视他们的满清几十名清兵和将领,然后宣布反正,他带着部队回到了他发家的地方,振臂一呼,招募了三千名青壮,成为一支反正军。

由于这一代活动的都是永历大明的明军势力,他就和他们挂钩,成为永历大明朝廷阵营里面的一支明军部队。

不过由于他先前是清军,因此和其他的起义军格格不入,对方和看不起他,防备着他,所以他这支部队相当独立,也让他牢牢的掌控住了部队。

同清军的交战时有发生,同永历大明的瓜葛是若即若离,大家即是盟友,又是敌人,互相争斗。

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直到华夏军强势崛起,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打败了清军,收复了东南大片土地,他们才仰视起这一支部队来了。

随着局势的继续变化,大明土地上四分五裂的局面出现,并且形成了多个实体国家,进入了诸国纷争的时代,南方华夏军一枝独秀,北方,清军照样强大,永历大明却照样松散如往昔,陈友正的反正军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还是保持原样,呆在永历大明阵营里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