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粮草官(1/2)

高翔的回答,就如同一声惊雷,把在场的人都炸蒙了。

这算什么赏赐呀。上阵杀敌?

万历尴尬地一笑,说道:“爱卿忠心为国,朕十分欣慰。这样吧。朕听说你现在还住在你家的钱庄里。这怎么能行。我赏你一处宅子吧。至于你主动要求参加宁夏的平叛,朕命你为粮草官,负责向宁夏运送粮草。”

在万历看来,高翔作为读书人,属于文臣那列,上阵杀敌还得交给那些武勋、武将。但是又不好伤了高翔的心,毕竟人家是为了国家,主动请缨。

让你当粮草官,押运粮草至宁夏,也是为宁夏平叛做贡献了。平叛之后,也是功劳一件。

万历的安排,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可是对于高翔来说,就有点如同鸡肋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是君无戏言,万历皇帝这么安排了,自己也只有服从的份。

于是,高翔叩谢皇恩。与杨俊民一同告退了。

在出宫的路上,杨俊民笑着对高翔说:“博陵呀。年纪轻轻取得如此成就。却不骄傲、自满。难得,难得呀。”

高翔谦虚地说道:“杨大人过奖了。为君分忧,为国出力,为民谋福,乃是我辈人应该做的。”

两个人出了宫门,就拱手告别了。

。。。。。。

朝廷上,万历与内阁成员、兵部尚书石星继续讨论着宁夏平叛的事宜。

王家屏作为内阁首辅,首先说道:“陛下。微臣看过宁夏方面的奏章。仅靠宁夏的兵力,已经无法剿灭哱拜之乱。微臣认为,应从其他地方调兵,尽快剿灭。否则任其发展下去,不仅西北不保。其他有异心者也会蠢蠢欲动,到那时就麻烦了。

万历听了,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接下来,就是如何调兵了。

兵部尚书石星上场了,他说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应抽调辽东、宣府、大同、山西等地的兵马,毕竟这些地方的军队都是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战斗力很强。至于江南地区,军备松弛,几近颓废。”

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赵志皋十分担忧地说道:“如果为了平叛哱拜之乱,将上述兵马尽数抽调,臣担心蒙古部落会趁机进犯。毕竟京师的防守才是最重要的。切不可因小失大呀。”

万历一听,就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赵志皋不紧不慢地答道:“臣认为,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在不影响正常防卫的情况下,抽调一部分人。另外,可从浙江、云贵地区抽调一部分人马。据臣了解,戚继光抗击倭寇之后,江南沿海趋于平静。当时他在浙江留下了一部分兵力,可以使用。另外,云贵地区都是土司管辖。臣听闻,苗疆的兵十分凶悍,三国时,诸葛亮也是靠火攻才击败的藤甲兵。调一部分苗兵前去平叛,一可以起到平叛作用,二可以试探一下苗疆土司是否与我大明同心。三如果苗兵立下大功,陛下可趁机加以赏赐,让其尽心为国分忧。”

万历听了赵志皋的话,说道:“不错。大家说得不错。就这么办。从这几处调兵,直接奔宁夏平叛。那么主帅选谁呢?”

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张位拱手说道:“臣举荐李如松,此人为辽东李成梁之子。将门虎子,军功卓著,是不二人选。”

王家屏等人都表示同意。

万历最后拍板,说道:“命李如松为宁夏总兵,浙江道御史梅国桢为监军,抽调辽东、山西、宣府、大同、浙江、苗疆等地军队,即刻前往宁夏平叛。户部郎中高翔为粮草官,负责向宁夏押运粮草。”

王家屏拟好圣旨,交由万历过目,确认无误后,盖印下发。

高翔这边也没有闲着。虽然仅仅是个粮草官。可是,在当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押运粮草可马虎不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