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4章 对抗升级(1/3)

海风凛冽,浪涛怒卷,满载排水量9300吨的纽伦堡号在喧嚣奔跑的大洋中劈波斩浪,沿着方案的路线快速疾航。从航海室中看往,舰首冲涌出雪白如银的茫茫水波,宛若两川瀑布在左右两舷冲天喷洒;这番浩大悦目标声势,足以让每一个目睹此番场景的人为之心『潮』激『荡』,由衷感受到德国海军的走向壮大!

“航速27.5节,舰首未涌现上浪情况。”方彦满足地看着眼前的场景,眼眸深处流『露』出了一丝喜悦和自满。为了让这级巡洋舰具备征战大洋的能力,方彦在设计之初,就着力提升了它的远洋航海『性』能:其舰首干舷高度在满载吃水下仍能有7.5米,而全舰重心的纵向后移、也有利于船头在恶劣风浪中的昂然抬起。此刻,方彦的伎俩就得到了实际的检验,固然船体的横摇幅度由于水上甲板宽度的减小而有些偏大,但对于以海为伴的水兵来说,这点摇摆根本不算什么。

经过十几天的航行,纽伦堡及众舰通过流冰浮沉的丹麦海峡,以完整等同于实战的航线进进了北大西洋。各舰随即展开了旨在海上补给、侦察搜索、对敌攻击等一系列的联合演练。在这个过程中,尽管5000名海军官兵都全力以赴,但还是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这让指挥舰队的格兰迪施面『色』冷峻;不过好在此番并非是实战,他们还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对作战指挥和职员素质的相干改良。

随着破交演习的推动,飞机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深进的反响了出来。在纵横数千海里的广袤大洋上,单一水面舰艇的侦察领域,就如同足球场中的米粒那般实在微不足道;唯有借助航空器,才干对浓重的战场『迷』雾有细微的驱散效率。而飞机的数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随着间隔的延伸,需要飞机侦察的总面积也将以平方的趋势急剧增长;那些总共只能搭载数架水上飞机的火炮型战舰,根本无法对目标海域实行有效的侦察笼罩。要知道,这个时代的飞机可尽对没有后代那种大领域搜索雷达,创造目标全靠飞行员目测,这便使得飞机的侦察领域是呈线状的,要想实现平面式搜寻,必需要具备充分的数目。

此外,飞机在火炮校『射』、以及对商船攻击上的方便,也都在演习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蓝本格兰迪施还对2艘装甲舰的建造份额被2艘航母代替而颇有微词,但在此刻,他却已是对2艘航母的建成服役报以无比的期盼。诚然,北大西洋的整体海况的确要比其他海区恶劣不少,但在多数时间里,仍然能容许水上飞机出动,至于从海拔十几米的飞行甲板上起降的正规舰载机就更没有问题了。更何况战舰还可以有限度的规避风暴区,这一切都使得航母能在这片海域中大有可为!

与此同时,方彦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飞速的成长。舰炮、鱼雷、锅炉、主机、电气设备的『操』作和掩护,以及无线电、信号灯旗等通信业务、都让他的经历有了极大的充实,并令他从航行、『操』舵、海图的航海专精真正拓展到了全舰兼顾。而军舰上的后勤治理和损管救护,同样使方彦受益匪浅;精通这两项的二副可以让军舰和水兵始终处在最佳状态,并最大限度的减小战斗中遭遇的损伤。方彦满怀喜悦地感到到,假如能让自己在这个职务上磨砺两年,那么他就能实现专业能力的第二次升华,并为今后的战斗指挥打下坚固的基础。

咆哮吹来的海风日渐严冷,1930年的岁末在德国海军官兵日复一日的演练中降临到了北大西洋上空。经过两个多月的演练磨砺,从司令官格兰迪施到普通水兵,所有人都对远洋破袭的要点和节奏有了清楚的把握,面对各种情况都搪塞得熟练了起来。假如此时爆发德法战斗,这6艘轻巡就能在补给舰的支撑下,对法国的北大西洋航线展开驾轻就熟的袭击,让对方感受到绳索勒颈的苦楚窒息!

德国海军的这场演习自然没有瞒过邻国英法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