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章 到处都是坑(2/4)

但绝对可以守住皇城和宫城,而守住了皇城和宫城,也就守住了东都的权力中枢,守住了中土最高权力的象征,守住了代表王国存亡的精神支柱。所以只要费曜决定率军返回东都,那足以说明元文都及以他为首的鲜卑八姓勋贵已经接受了崔氏的结盟条件,愿意携手合作。

崔宝德坚信,元文都及一些八姓勋贵肯定知道黎阳正在酝酿的风暴,否则年初不可能拱手让出越王府,让出他们苦心经营了很多年的政治利益,这是明明白白的挖坑,把崔氏坑苦了,而崔赜这次近乎“投降”式的妥协,等于告诉元文都,崔氏也知道这场风暴即将爆发,知道鲜卑人给自己挖了坑,但现在的问题是,双方合作则各得其利,反之,东都失陷,越王被毁,崔氏固然惨遭重创,鲜卑人多年来的经营也会化作乌有,大家都损失惨重,两败俱伤毫无意义,根本不符合两大政治集团的利益诉求,因此合作才是正选。

崔宝德以含蓄隐晦的方式把合则两利的想法说了出来,希望费曜能正视现实,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劝说东都的元氏和八姓勋贵马上做出决策,不要耽搁误了大事。

费曜考虑良久,百般权衡后,问了一句话,“安阳公,你确信白发贼不会断绝通济渠?”

“通济渠不会断绝。”崔宝德的回答斩钉截铁。

费曜疑惑了,追问道,“何解?”

“因为齐王。”崔宝德说道。

费曜略略皱眉,旋即醒悟。白发贼一直是齐王追剿的目标,如果白发贼断绝了通济渠,齐王就要承担罪责,而从过去一段时间河南、齐鲁和徐州三地戡乱局势来看,虽然齐王高奏凯歌,所向披靡,甚至把白发贼赶出了蒙山,可谓战果累累,但白发贼在齐王的追剿下,不但没有覆灭,反而迅速壮大,这说明什么?说明两者之间有非同一般的“默契”,齐王“养寇为重”,利用剿贼不断攫取政治利益,而白发贼则利用齐王的“庇护”壮大自己,结果两者的实力都在增长,一旦“合二为一”,则必能掀起惊天狂澜。

“齐王?”费曜心念电转,越想越是害怕,布局的都是高手,弈棋的都是大师,当各方力量汇集到东都城下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风暴时,东都能否坚持下去?

崔宝德担心费曜因为齐王的出现而对局势做出错误的判断,当即暗示道,“东都一旦淹没在风暴之中,齐王不能坐视不理,必然极速驰援,但谁会让他进入京畿?谁敢让他兵临东都城下?还有,齐王应该有自知之明,以他今日之实力,他是否敢于进入京畿?是否敢于兵临东都城下?是否敢于拿全部的身家性命豪赌未来?”

费曜心领神会,“齐王需要通济渠的畅通。”

崔宝德微笑点头,“通济渠危机,河南危机,归根结底都是白发贼蓄意制造出来的迷雾,以此来掩饰即将爆发的风暴,掩饰齐王利用这场风暴来攫利的阴谋。”

费曜再不犹豫,当即拟写密件,十万火急传送东都,同时命令关外诸鹰扬火速返回浚仪城集结。

韩世谔反攻伊阙受阻。

李风云指挥联盟骠骑军、风云军攻陷伊阙口后,随即命令甄宝车的虎贲军,郭明所率的联盟第一军和第三军火速渡河,进入鹿蹄山一线布防,同时夏侯哲率联盟第二、四、五军进入伊水东岸的前亭,与伊水西岸的伊阙口、鹿蹄山形成了一个攻守兼备的锋矢战阵。萧逸和牛进达所率的联盟第二十三军则屯兵于高都城、垂亭一线,与正在汝水南北两岸烧杀掳掠的韩相国保持联系,并接收由韩相国送来的粮草辎重以保证前线军需供给。

联盟有五个主力军近两万人马部署在伊水西岸,占据了有利地形,士气如虹,而韩世谔麾下不足两千人马,士气低迷,以这样的实力去攻坚作战,无异于自寻死路,所以韩世谔返回伊阙后,仅仅指挥本部人马向伊阙口和鹿蹄山的结合部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