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七章 满座皆惊(2/4)

的叛逃却给了他一个响亮耳光,把他打得晕头转向,鼻青脸肿。东征大败都是他自己的错,他最为信任的兵部重臣斛斯政竟然是卖国(,而他借机“铲除”的军方“异己”全部都是冤枉的。如此严重的政治危机,对圣主的权威可谓是毁灭性的打击,神圣的皇权必将因此而遭受沉重一击。

兵部侍郎斛斯政叛逃的消息之所以被严密封锁,原因正在如此。这是一场灾难,对圣主、中枢、东征统帅部乃至整个改革派来说,都是一场可怕的不可挽救的政治灾难,其后果之严重难以估量。

李子雄暗自惊悚。斛斯政太“疯狂”了,手段太狠了,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此举纯粹是临死反噬,临死也要拉上圣主和改革派垫背。他束手就擒没有价值,白死了,也不能帮助杨玄感,更无助于这场兵变的成功,受他连累该死的人还是死,倒不如铤而走险,殊死一搏,以自己的叛国在政治上给圣主和中枢制造一场灾难,陷圣主和中枢于腹背受敌、四面楚歌之困境。一旦国内形势因此而加速动荡,两京政局因此而加速分裂,保守派乘势而起,击败改革派,杨玄感的兵变成功了,皇帝宝座上换了主人,那么斛斯政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摧毁昏君****的功臣,就能颠倒黑白,从遗臭万年的叛国者变成流芳千古的大英雄。

李风云的目光从众人的脸上缓缓扫过,眼神很平静,对自己一句话就制造出一张张目瞪口呆的脸早有预料。

“兵部侍郎斛斯政叛逃高句丽,影响恶劣,会造成一系列危机,就算圣主和行宫极力封锁,但高句丽人不过放过这等反击的绝佳机会,必定大肆宣扬,很快就会传遍辽东,传遍北疆,然后会被某些居心叵测者所利用,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会大大加快,两京乃至整个中土亦会被这一恶劣消息所冲击,其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李风云稍作分析后,又说道,“据说,圣主获悉斛斯政叛逃后,惊怒交集,连夜带着行宫渡过辽水,飞驰回国。两天后,也就是六月二十八,远征军开始陆续撤离,但圣主下达的撤离诏令是,远征军撤至怀远、通定两镇驻扎,并没有命令他们撤回关内,甚至都没有命令他们撤至辽西。”

李风云停了片刻,看看屋内豪帅们,问道,“圣主为何先于远征军撤过辽水?在国内形势恶化,东都危机随时都会失控的情况下,圣主为何命令远征军驻扎于边陲重镇,而不是撤回国内平叛?”

豪帅们若有所思,但没有人回答。

李风云自问自答,“很简单,行宫内的叛逆肯定不止斛斯政一个,而远征军内部肯定也有叛逆,圣主虽然有能力确保行宫的安全,却无法保证远征军不会内讧,一旦有远征将领临阵叛乱,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临渝关是连通幽州和辽西的咽喉要道,一旦涿郡有人叛乱,北平有叛逆同党,临渝关陷落贼手,则圣主和行宫就必然被困于关外,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豪帅们频频点头,认同李风云的分析。

“圣主和行宫安全返回国内,暂驻涿郡临朔宫后,远征军是不是就安全了?隐藏在远征军内部的叛逆是不是就能抓住了?”

“答案是否定的。”李风云继续说道,“远征军的稳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圣主和中枢能否牢牢控制远征军,而圣主和中枢能否控制远征军,又直接关系到圣主和中枢是否有绝对力量稳定国内局势,是否有能力确保北疆的安全。”

“没有军队,没有实力,圣主和中枢必将一败涂地。所以某的推断是,不论东都局势如何变化,圣主和中枢暂时都不会离开涿郡。”

“如果东都局势已经逆转,圣主和中枢当然要静观其变,毕竟平叛后,要政治清算,要处理二次东征失利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要极力挽救圣主和中枢的权威以加固执政地位,要依据南北关系的最新发展拟定明年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