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则的“正”(2/3)

孟尝走出吊篮,就七嘴八舌的各种询问。李孟尝非常冷静,一把拽住李思行,“谁是崔家九将军?”

李思行看了看,抬手指向人群后方一位戎装大汉。李孟尝当即冲着四周人群拱手致歉,然后疾步走到崔九面前,躬身一礼,正要说话,却被崔九摇手阻止,“不要着急,先见过镇将和镇副。”

李孟尝顿时领悟,怪不得米庸等人一直未能与古北口取得联系,原来不是冀北和幽燕两地豪门没有及时赶到,而是他们对李风云缺乏信心,并没有提前与古北口的军政长官们进行沟通,结果关键时刻遇到了阻碍,只能站在长城上翘首以待。

崔九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带着李孟尝、李思行一路疾行,看得出来他很生气,很愤怒。

他不能不生气,今天不但崔家的面子被人“削”了,冀北和幽燕豪门世家的面子,甚至连太原郭氏的面子,都给“削”了,慕容氏太过分了,慕容正则更是“刚正”的不可理喻。

之前郭绚兴冲冲地告诉慕容正则,蟠龙堡那边的确是中土军队,只不过是月初从燕北方向出塞的叛军,他们出塞作战的真正目的是收复安州,结果奇迹出现了,这种不可能的事竟然成真了,当然,此事真假尚需进一步查证,需要派人出关联系蟠龙堡。

郭绚直言相告,意图很明显,这种唾手可得的功劳人人有份,慕容正则不但不会拒绝,反而还会感激他,哪料到慕容正则理都不理他,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此乃非常时期,关门紧闭,任何人不得进出。”

郭绚初始还耐心劝说,但慕容正则以长城安全为由,拒不开关,也不允许任何人出关。颜面尽失的郭绚最后终于失去耐心,再加上数月来始终被慕容正则压制得喘不过气来,怨恨满腹,新仇旧恨一起爆发。

郭绚勃然大怒,以古北口镇将身份强行命令慕容正则打开关门,结果此举彻底激怒了慕容正则,指着郭绚的鼻子破口大骂,说郭绚有勾结叛贼、里通外国之嫌,已经严重危及到了长城安全,他要上奏弹劾。郭绚理屈,哑口无言,气得面红而赤,拂袖而去。

局势骤失控,几大豪门世家子弟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关键时刻慕容正则竟然成了支援李风云的最大阻碍。

崔九、卢君宪、刘山伯等人急忙出面予以补救,但已经迟了,此事本是秘密,即便知情者也不会直白说,大家都是明白人,隐晦透露一下也就懂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切尽在不言中,偏偏这个慕容正则故意装不懂,不搞默契,一本正经的就事论事,结果可想而知,李风云和李子雄都是中土叛贼,都是朝廷必杀之人,就算他们攻占了安州,他们也依旧是中土叛贼,也依旧是朝廷必杀之人,这关门当然不能开。

事情搞僵了,没有回旋余地,这时候除了圣主下旨外,恐怕谁也不能说服慕容正则打开关门了,因为事情很明显,谁也不能承认自己与李风云、李子雄是盟友,更不能承认自己知道二李出塞的目的是收复安州,那等于坐实了勾结叛贼之罪。

崔家十二娘子也着急了。李风云告诉她这个机密的时候,就曾说过,能否收复安州关键就在粮草武器的及时支援,而战机稍纵即逝,一旦李风云因为粮草不继而错失收复安州之良机,则所有可期待的未来利益统统消失。情急之下,崔钰打算暴露身份亲自出面劝说,但被崔九断然阻止。

事情很明显,慕容正则不是因私拒绝,而是因公拒绝,所有逼迫慕容正则打开关门的人,都是徇私枉法,都是置边镇安全与中土安危于不顾。

当然,就收复安州这件事本身而言,它只要成功了,就对中土非常有利,但现在关键问题是,它成功了吗?既然没有成功,那对中土就无利可言,既然对中土无利,甚至还有可能累及中土,慕容正则有什么理由“同流合污”打开关门?再退一步说,就算它成功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