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98章:法国实情(2/3)

著叛乱。

同样,明帝国在非洲也有地盘,却不在非洲大陆,而在显得与世无争的马达加斯加。

明帝国皇帝也不指望用这座大岛来赚钱,在平时当作监视非洲大陆动态的哨所,在战时当作进攻非洲大陆的跳板。

尽管没啥收入,但对当地的补贴也不多。

海空军的开销是固定的,换个大洲驻扎也要花这么钱。

起码在热带的海岛地区驻防的话,同样花钱,能买更多的海鲜和肉类,可以保持部队旺盛的士气和战斗力。

较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此举无疑是非常划算的。

相比之下,路易十四就是典型的倒霉孩子。

分到了一半沙漠,还是没有多少石油的那一半!

分到了一半雨林,还要派人盯着流窜到刚果的英军与西军残部。

另外一部分驻军得盯着几内亚湾一带得上千个的大大小小得部落。

盯人不紧的话,那就可发生部落混战了,原生态的战斗场面可有意思了。

很多部落都是不可调节的世仇,通婚也无法化解双方日积月累下来的仇恨。

有杀人越货的,有偷盗上瘾的,还有抢地没边的,各式各样,令郎满目。

偷牛之后,当晚打牙祭的事情屡见不鲜。

等正主找上门,牛就剩一堆骨头了。

要牛没有!要命不给!

像索赔就是白日做梦,大不了开干!

牛被偷了这是小事么?

牛的数量就是一个部落的财力体现,丢了牛就是丢了面子。

找补回来是必须的,因为一头牛,死了一堆人在西非是很常见的事情。

所谓的规矩取决于部落酋长的人品,人品好的双方,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进而遵守规矩。

反之,一味的容忍就是对敌方纵容,还不如直接动员部落武士,开干更为划算!

部落与部落互打还好,问题在于部落打部落,部落打部落和部落。

部落打不过部落,便拉上亲家部落参战,部落跟部落还有笔账没算。

而这仅仅是某一地区的“人际关系”,算上整个几内亚湾沿岸的话,部落关系图会变成一大团毛线的!

所以当地的爱恨情仇几乎是盘根错节的,没法调解就是真实写照,不是刻意夸大其实。

要不是天黑之后分不清彼此,某些部落的全体成员都会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集体去世……

法属西非当地要么是大片的沙漠,要么是大片的雨林,正儿化水平都非常有限,让他们凑在一起开个小会都成问题,更别说叛乱了。

白人则不同,尤其是本土境内的英裔、西裔、葡萄裔,时至今日,都很难确定他们到底是否已经彻底臣服了。

法军对这三类白人的吸收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哪怕是父辈是德裔雇佣兵出身,都可以享受被优先录取的待遇。

路易十四表面上表示会一视同仁,善待各地的子珉,实际上对三类白人保持着高度警惕,生怕后院起火。

对他们也跟当初对付犹太人一样,可以从事各行各业,但想加入军队,那审核流程就要严谨一些了……

在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彻底法国化之前,路易十四都将采取这一策略。

“法国化”就是接受法国文化、历史、语言,放弃当地原有的文化、历史、语言。

如果当地人不以法国为荣、不忠于欧皇陛下、不为法国利益考虑,那么法国化的进程也就有必要持续下去了。

英语、西语、葡语倒是还能说,但官方的唯一语言必须是法语。

这出自柯尔贝的建议——一个国家、一个元首、一个声音!

此建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