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正文 第十四章 大雨将至(2/3)

,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灵官庙是道家神祗,王元宝祈求佛祖保佑,着实有些欺负祭台上的灵官,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

灵官庙外幽幽然升起了三两朵绿油油的火焰,高低回旋着,飘进灵官庙。

王元宝假装着看拳谱,心无旁骛,但到底还是露了怯,那鬼火忽地向王元宝飘来。

“救命啊!!”

王元宝猛的跳起,向着躺在祭台上的谢宗师跑往,都说羽士捉鬼,更何况是个剑仙,正待要捉住谢宗师沾满油污的衣摆时,王元宝只感到屁股上一疼,就飞出了灵官庙,摔了个屁股向后平沙落雁。

“别烦道爷,你自己好好看看,石碑后边是什么。”谢宗师连眼都没有睁开,不耐心道。

也是,上五境剑仙捉鬼,这个人,谢宗师可丢不起。

王元宝闻言,强提着胆子站起来,摆出拳架子,慢慢走向孤零零立在漫漫黑暗中的石碑。

石碑上篆刻的是有关灵官庙里灵官的生平事迹,无非不过是,沙场上的武将,功成名就转了文官,简明政令,爱民如子,却逝世在了宫廷政变的风波中,着实令人扼腕。

不过王元宝却无心看碑文上的内容,猛的踏出,却见石碑后两只毛色油亮的狐狸,正挤眉弄眼地摆弄着个骷髅头,见了一脸懵的王元宝,忽地扔下骷髅头,向着石碑下的一丛杂草中窜往。

而另外一只狐狸却没有逃走,反倒好奇地看着王元宝,两个葡萄般的眼睛,在夜海里泛着光明,却没有野兽的嗜血,只有异常纯澈的好奇。

蓦地,王元宝想起了桃花山上的白狐狸小灵,刻意不往想起的事,在不经意间总会露出芽头,再一点,豁然长大。

“你走吧,我不会伤害你。”

似乎是听懂了王元宝的话,小狐狸向着石碑下的杂草走往,却又停了,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王元宝,竟然点了点头,似乎是在打招呼。

王元宝展颜一笑,万物有灵,果然是真的。

灵官庙里火光微弱,但仍然热和,谢宗师坐在祭台上,看着魂不守舍的王元宝调侃道:“那两只狐狸也能把你给迷得魂不守舍,莫不是小和尚思春了?都说和尚内里都爱好风骚的。”

王元宝委曲一笑,坐在火堆旁,持续看起拳谱来,却怎么也看不进往,漫漫永夜,远游在外,哪个能不想家?

都说酒过肝肠醉,谢宗师对王元宝的调侃,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想念,也会如酒。

多了,就会醉。

王元宝没有饮酒,但他却醉了。

先贤造字八万五,唯有想念醉杀人。

有些嬉笑平常之后,暗躲的却是不敢言语的酸楚,哀欢如镜,映照相通,这句话很对,王元宝自小乞讨为生,方丈老和尚把他带上桃花寺,于顾两禅,王元宝是弟子,但却夹杂着类似父兄的情绪,谁说大寂灭中没有情之一字?

自心底里生发萌动,自然而然的,就是情。

于王元宝来说,顾两禅是师父,更像是父兄,旦夕祸福后说节哀,认真能节哀吗?哀喜相通,本就是句空话。若真是不哀不喜,灵山洲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

这时老秀才经常念叨的一句。

谢宗师叹了口吻,他如何能不知道王元宝心头的哀喜,但是却不能点破,人世间的事,本就没有什么规矩,欢乐可与众人同乐,哀绪忧愁只能自己独享,如人饮水,心里有数。

王元宝在云周国都城观看的市井时间长河,几十年间的时间画卷,其上流淌着男女老幼,哀欢离合的色彩,但那毕竟不是王元宝的时间,哀喜并不相通。

幸福的人家千篇一律,哀苦的人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