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20章 官职体系(1/4)

越兮走后,阿牛立即赶到卢植府上。

卢植和蔡邕正对坐品茗,正好省却阿牛再去寻蔡邕的功夫。

三下五去二说明来意,顺便也表露了自己的担忧,卢植笑了:“阿牛多虑了。以前没官做,现在有官做已经是个飞跃,就算一时不尽如人意,如今凤翔展势头良好,照这样展下去迟早会有机会,有什么好担心的?况且,凤翔的氛围是我见过最好的,你应该有足够的信心。”

蔡邕也笑了:“阿牛是当局者迷啊。”

见阿牛仍心有戚戚,卢植淡笑道:“这样吧,定居凤翔后整日游手好闲,倒有点静极思动了,阿牛要不嫌我这个老朽尸位素餐,不妨给我也安排个职位。伯嗜,有没兴趣再度出仕啊?”

“子干既有意出仕,我岂能袖手旁观,挂个闲职吧。”蔡邕拈须道。

阿牛大喜:“谢两位先生!”

汉末,郡国主要官职体系简介如下:

郡守(国相),秩俸二千石,掌一郡(国)大小事。

都尉,职位仅次于将军(指朝廷认可的官职,领地内部称武将为将军不算)的中高级武将,各郡国都有都尉,秩比二千石。

郡丞,文臣,秩俸六百石;

长史,郡府官,掌兵马,属武将;

功曹,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选署功劳,东汉各州亦有功曹;

五官掾,掌春秋祭祀。替补功曹或其他曹员;

督邮,督邮书掾、曹掾的简称。汉代各郡国重要属吏,代表太守(国相)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每郡设若干部,每部一督邮;

以上为郡国的主要官吏,还有各有明确分工的其他官员。

郡府属官:主记事掾吏(主录记事)、录事掾吏(主记)、泰事掾吏(主奏议事)、少府吏(总典守相私家财务出纳)、门下督贼曹(主兵卫,巡查侍从)、门下贼曹(主侍卫)、府门亭长(主守卫)、门下议曹史(主谋议)、另有门下掾、门下史、门下书佐、门下小吏,皆杂务人员。

民政官员:户曹掾史(主民户、祭祀、农桑)、田曹掾史(主垦埴畜养)、水曹掾史(郡国水利人员)、时曹掾史(主时节祭祀)、比曹掾史(主郡内财物,尾数之检核)。

财政官员:略(太复杂。不影响主线情节,下同)。

兵政官员:略。

政法官员:略。

交通官员:略。

教育卫生官员:略。

郡国内各县也有分说。

县令,秩俸为1石至6石,管辖县内所有政务。

――汉代在郡以下设县,大县(万户以上)设县令,小县(万户以下)设县长,都是一县最高长官。书中为方便阅读只取了县令。

县尉。秩俸四百石至二百石,掌县军事,一般大县二人,小县一人。

县丞,秩俸四百石至二百石,典文书及仓狱。每县一人。

主簿,县府门长,官众事。

功曹,县令的主要佐吏,总揆众事。

下略……

经过数百年展。汉末的官职体系是很健全的,健全得有些冗余。长长的官职名单让阿牛头大,到哪找那么多人才?好在阿牛对政务并不陌生,一眼便看出有很多职位功能重复,至少在目前,很多职位功能重复或不必要,会造成人力和资源的严浪费。

如今人才缺口颇大,阿牛要的是一个精干、紧凑的团队。

有卢植和蔡邕两位官场老手相助,凤翔官职体系名单顺出炉。

东莱太守和齐国相,名义上只能是阿牛出任。

都尉:凤翔猛将如云,最终决定在齐国和东莱均设双都尉,齐国都尉是赵云和高顺;东莱都尉为鞠义和李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