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6章 显然并没有将这二人放在心上(2/4)



反倒是她的胞姐蕙心,因为牵扯进毒杀太皇太后的事,连个公主的封号都没有。加上有心人在武帝耳边提及蕙心对皇后的不敬以及对永安公主的谋害,使得武帝大怒,命人将蕙心送到了感业寺,表面上说是替太皇太后等人祈福,但真实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这也是蕙心咎由自取,当初为了逃避婚事投靠了太后,对于武帝来说无异于出卖了他。武帝对李家如此狠绝,蕙心这个拥有李氏血脉的人,他自然也不会喜欢。

对于亲生女儿都这般狠心,让不少人都对武帝有了一番新的见识。

后面七姑娘封了嘉善公主,天恩封了静顺公主,都还算正常。而轮到武帝的几个儿子时,却出了件让所有人都震惊意外的事情。自从登基以来,武帝一直就在乾清宫里处理政事,虽说封了后宫,可都没时间去。皇后也忙着整肃后宫,忙的不可开交,两人都没功夫交心,武帝对于明励和周媛的事并不清楚。

这一日,上完早朝回到乾清宫,武帝前脚刚到,就听到太监传话说明励来了。

明励的身份已然昭告天下,众人知道他是文帝之子,对他的态度自然大为改观。宫里这些太监们惯是见风使舵的,一见明励过来,立刻就向武帝传报。

明励走进殿内时,就见武帝坐在宝座上翻看着奏折。

前朝时有一日三朝之说,大臣们几乎大半时间都要呆在宫里。而太祖皇帝建朝时觉得麻烦,只保留了早朝。早朝是在太和殿举行,百官们天不亮就要起来,卯时初抵达午门,由左右掖门进入皇宫,抵达太和殿广场,分文武两排列入殿内。

早朝上商议的都是大事,散朝之后,几位内阁大臣会留在宫内处理奏折。用现代的话来说,内阁算是皇帝的秘书处,他们将奏折分成急、缓两种,每一份奏折看完后会写上一段简洁的总结语,方便皇帝批阅。

内阁是没有决定权的,所有奏折必须要有圣上的朱笔批阅后才能奏效。但圣上若是有疑问,还是会召阁臣商议。

此刻刚下早朝,内阁的奏折还未送上来,武帝看的是昨日的折子。

和正帝的疏懒不同,武帝是个一丝不苟的性子,每一份奏折他都会仔细看过,遇到不明白的还会叫阁臣来询问,因此这折子批得很慢。

明励慢慢走近,在宝座前三米处停下,行了拜礼:“臣拜见圣上。”

听到他的自称,武帝眉头一皱,抬起头来,目光在他脸上停了片刻后才开口:“听说,内阁给你拟定的封王折子,被你拒了?”

宫里的事,没有一件能瞒得过武帝。明励也清楚这一点,因此做这事的时候并没有瞒着任何人。

几位阁臣在商议武帝几个儿子的封号时,起初为明励选了晋王的封号,晋地虽贫瘠,但是兵家重地,可见对其重视。

明启峰封的是吴王,明君飒封的是燕王,而最小的明吉冼,封了桂王。从封地上就能看出武王对几个儿子的态度了。

要知道,自古皇子封王,除了太子外,就属“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明君飒这个嫡次子,封的也不过是燕王,明励并非武帝亲生,居然要封晋王!

明励知晓后,第一时间去了内阁,义正言辞地说了一通话,拒绝了晋王的封号。

几位阁臣们都很为难。

“回圣上,臣知道圣上您是念及生父之恩才会如此恩待臣,但国有国法,臣并非圣上亲子,能得封赏已是天恩浩荡,若是真接受了晋王封号,岂不是目中无人?”明励说道。

武帝已经让人将明励的名字记在了皇家玉碟上,将他正式归入文帝的名下。正帝一死,文帝便没了后嗣,武帝此举,也是为了让文帝一脉不至于绝嗣。

只不过,皇室中仍然有不少人反对此举,并不接纳明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