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018章 《消失的爱人》(2/2)

情况下。

但当《消失的爱人》于9月2号在东西海岸的城市票仓放出十几家影院试试水,开启提前场后,一对对的恋人在一堆的恐怖、动画、警匪动作片里带着憧憬走进了影厅,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也不能说骗,只能说:人不能太“一厢情愿”,很多东西并不是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恰恰相反,《消失的爱人》一点也不悲情,也确实讲的是爱人间的故事,只不过它有些黑暗,带着讽刺、尖锐。

可能这一夜,很多抱着看完电影趁着气氛正好巩固关系的男孩们要失望了,但它的确是验证爱情的佳作。

如果看完《消失的爱人》,你还想跟你的另一半走下去,坚定的迈入婚姻殿堂,那这部作品也只是起了一点警醒的作用。

它就像是风,吹向火焰的风,是熄灭还是风助火势,更炽热的散发灼灼热意,这是电影本身控制不了的。

它就摆在那,告诉你:爱情有可能会怎样。

......

银幕上。

本-阿弗莱克饰演的尼克和罗莎曼德-派克饰演的艾米其实挺有夫妻相的,如果不是这么一个操蛋的故事设定的话,这是某18岁的男孩被同龄的女孩询问到感觉今后没戏,无比惆怅的一个人走在街道恍惚的评价。

说真的,大卫-芬奇的运镜和审美就是在给这个冰冷的故事笼罩了一层足够诱惑、放大冷漠的引线。

没有他,这个剧本只能说中规中矩,戏剧感并不够,但掺杂了非线性叙事外加极富对比的画面感,一切都不一样了。

这部电影想讲什么呢?

是艾米极致优雅而残忍的占有欲,不全对,所有的角色都在服务于:用很独特的美学表达出的颤栗。

看得心慌就对了。

这是很正常的观看《消失的爱人》产生的情绪。

从代入角度而言,片中大部分时间观众是在跟随男主人公尼克的视角。

这个角色的存在本就代表了一般观众的视角,一个“正常人”的视角。通过尼克“正常人”的眼睛,反面建构了女主人公艾米“非常人”的内心,高雅却虚伪的外表下,藏着一个变态。

而这种成人黑童话般的内心是如何形成的?

影片也没有直接大篇幅的塑造这对互相折磨的爱人,但是却提供了很多线索和蛛丝马迹(如笔记、寥寥几个童年的镜头、穿插着艾米的记忆、心情,这种留白式的建构,就是对艾米整个心理的溯源,这使得《消失的爱人》直接与一般讲述感情的影视作品拉开了深度,丰满了形象)。

拿艾米来说,与“一般小孩“相比,艾米从小享受着不可比拟的物质表现,但她同样同很多被忽视的小孩一样异常缺爱。

她的母亲从来没有用“母亲”的方式爱过她。

从出生起,她就只是母亲笔下的一个人物,是母亲精雕细琢出来的三次元躯壳,寄托着母亲成就感的获取。

可以说,只从艾米的塑形画像就透露着大卫-芬奇钟爱的角色味道。

十二宫杀手,七宗罪里的杀人狂,都是这种类型的角色。

当旁人看他们的行为会觉得不可思议时,他们自己却有一套个体化的内在逻辑。

非要冷嘲热讽地评说的话,那便是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很多时候,没有经历或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直接见到了这种历程所导致的血腥残忍的结果,便一味站在道德高点指责跟戏中讽刺的没什么两样。

如果他们愿意去了解,或许会发现这个内在逻辑其实并非不可思议。

而这,恰恰都是人性的种子结出的花朵,凛然绽放时带着一种残忍而妖冶带着刺的美。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