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96章 制片人中心制(求订阅推荐)(2/2)

商业性,乃至于更加强调视觉、听觉的观众感官,更加注重故事的节奏以及流畅性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他们所关注的一切也都不是从个人审美的喜好出发,甚至不是为了电影本身,而是市场要求、市场潮流、特定人群的观影趋势。是有目的性的拍片。

也说不上来这种制度的好坏吧,但肯定是与导演有着不可避免的理念矛盾。

而以莱曼来说,他肯定不喜欢这种指手画脚拍摄工作的制度。

但制片人也确实需要有。

毕竟一位合格的制片人确实能为剧组的拍摄省下不少事。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能比导演更懂市场、比观众更懂流行、比投资人更懂资本。

......

洛杉矶,华纳制片厂三号摄影棚。

温子仁瞅着刚刚拍好的镜头,又用导演监视器调出来反复观看几遍,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莱曼自然是不大管他的拍摄工作的,只要能控制分寸,随便怎么浪。

而他也没辜负那一晚莱曼对他的劝告。

拍摄回归正轨之后,剧组的拍摄氛围也是肉眼可见的变好。

进度顺利,他自己也高兴。

“好,过,准备下一条。”

连喊话的声音都带着欣喜与底气。

随手把扩音器放到一旁,又拿起拍摄计划继续揣摩。

说真的,温子仁对待拍摄是真挺用心。

一群人也是看在眼里。

他现在的心情或许就像当初莱曼第一次拍摄《活埋》时那样吧,总是充满干劲。

要不是莱曼前世就有过好几年片场经验,说不定也会跟他一样胡来。

第一次吗,总不能苛求太多。

何况,剧组的预算是够的,如果真是前世那可怜的120万美金,相信他被逼急了,也不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莱曼拍摄《活埋》时,不就常常为钱发愁吗。

心里只想着怎么顺利完成,那自然也没心思思考角色的动机与行事逻辑了。

回过头来,看看那部作品,莱曼也是能找到不少提升的点。

人吗,总得有一个提升的过程。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