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4章 残酷一面(2/3)

主管站起来,开口说道。

这是他们的工作,也是电影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就开始提前安排了。

莱曼也拿到了一份资料,他看着初步沟通下来的院线,一边看,一边皱起了眉头,有些疑惑的问道:“为什么,这些影院的地理位置都不怎么好,而且排片时间多为上午和晚上。”

他细致的看完报表之后,就发现,这些影院的分布大半都在小镇上,要么就是大城市靠近郊区的地点,只有一小半地理位置很好的还都在巴黎附近,其余的竟是一家都没有。且上映时间也很有问题,上午和晚上可都不怎么是黄金分段啊,晚上到也还好,可就只有两场的排片,比起上午至中午的3场排片差的远了。

听到莱曼的问题,发行部主管笑了一下,拿起了手中初步谈判好的报表。

这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接近一米八的个头,身材有些发福,脸上的笑容看起来很是和善。

此刻他开口解释道:“这些院线都是传统的艺术院线,地理位置虽然不好,但观影群众却是和影片受众大致相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宣传资源不会造成大部分的浪费,可以专效的进行实地广告投放。”

“而且,《三傻大闹宝莱坞》是非英语片,那些主流的院线市场也不会给予我们更好的排片或者影院进行放映。”

“我们都知道,非英语片的市场在整个的欧洲都不太会受重视,像那位台湾导演出产的《欧虎藏龙》在没有提名奥斯卡之前,也没有院线愿意花大力气的进行投资。”

“扒开所有获得巨大成功的非英语片,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市场认可度之所以会有这么高,且能在每年几百部作品里面筛选出来,可不仅仅只是因为影片的质量。”

“各种国际性大奖的加成更是尤为突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宣传平台,把电影的效果展开到了最大,也让更多关注此类型的潜在观影用户吸引了进来。”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金棕榈、威尼斯金狮......它们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发行部主管回忆着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继续说道:“所以,我的计划是,我们这部电影要配合着冲奖路线,慢慢上映扩大口碑,以质变来引起量变,让那些院线自发的投入资源进行上映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初步计划试映300家影院,看情况在进行调节,也能降低我们对于控制影片口碑方面的难度。”

莱曼没想到在欧罗巴影业的眼里,自己的这部作品需要的是这些,而不是单纯的推入影院进行上映。

“我觉得可行。”吕克-贝松发话了,显然他也觉得让这部电影去走冲奖路线会更好,他看向莱曼,问道:“你怎么看,有什么提议可以说出来?”

“很不错的想法,我没有异议。”他如此说道。

既然欧罗巴影业有完整的推送计划,莱曼本身也就没什么问题了。院线拥有者们本就注重利益,哪怕是法国这样对待小众题材电影有扶持意味的市场,所得到的资源真的会有大片那样的程度吗?当然不可能,一部电影在没有真正上映之前,都是个未知数,他们就会以影片的卡司阵容或者投资规模来初步决定放映市场规划,这两点也是院线方最为重要的判断依据。

可遗憾的是,无论哪一点,《三傻大闹宝莱坞》都没有达到,更何况还是非英语类型电影就更是会如此了。就像发行部主管说的那样,成功的太少,也没人会冒险。与此说来,他提议的冲奖方法,也确实是最有效的。

其实,还算不错了,莱曼心想。

他可是还清楚的记得,《活埋》刚上映时的凄惨状况,不到几十家的影院,地理位置更不好,现在呢,初步上映就有300家,还有专门的运营打算,显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