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5.粮食(2/3)

里面的东西都还在,这是苏童最欣慰的事情,憋的实在太久了:辣椒面、牛排、还有其它一切好吃的,只有在大仓库里苏童才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春天正是播种的季节,虽然已经快进入暮春时节,但只要是勤劳,现在开始播种也还来的及。

水稻:民以食为天,同时也是苏童生活的时代的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在“神农袁隆平”的开拓进取下,杂交水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仓库里正好有超级杂交水稻的种苗,亩产能够达到九百公斤的恐怖产量,这个产量是这个时代的百姓不敢想象的。

土豆:这就不用说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培育,只要肯用工夫肯花心思,产量不是问题,亩产超过水稻的产量不在话下。

主要粮食作物有了,还需要多种植一些蔬菜作为补充,也不用多种植,先种上个七八种蔬菜,看看产量如何。

想到这些,苏童开始热血沸腾起来,他从未对当一个农民或者菜农有如此高的兴趣,而现在居然无聊到想搞种植,这是他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苏童的印象里,上古时期的东亚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只有三种:分别是:黍、粟、稻。

黍,亦称稷,就是糜子、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粟,就是小米。内蒙古敖汉旗作为世界小米起源地已被世界认可。粟由狗尾草驯化而来,它和黍有个共同点,产量并不高,一亩地才产五十公斤左右。

同一时期的南方相对就比较幸福,因为南方已经开始种植水稻。水稻虽然历史悠久,就算到了魏晋时期仍面临一个极度尴尬的问题:产量不足。

产量不足,说明了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上一碗白米饭的。

虽然说吃上一碗白米饭不能说是贵族,但已经与贵族差别不大了。

但吃上一碗米饭也不能说明就是贵族,因为贵族首先会精选颜值、身材俱佳的米,后用温水浸泡、搓洗,冷水淘洗、再搓,直到米发白,再加上剁碎的蔬菜,一份高级主食就诞生了。后来到了南朝后期,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普通人才能吃得上。

逍遥国也是如此,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大米依然是比较高贵的粮食作物,一般普通百姓并不会每日都食用大米,只有在逢年过节之时才舍得拿出大米来。

苏家镇的气候非常适合水稻种植,这也是苏童一次想要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原因,在正式开始种植之时,苏童还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整地。

因为在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按照传统方式只能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并没有机器。

单靠苏童一人的力量,这显然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所以苏童只得雇佣一些农民来帮助自己,因为劳动力廉价,加上苏童舍得给工钱,不少农民愿意来帮忙。

三十个对于农事经验丰富的农民在拿到工钱以后,扛着犁具便跳进了稻田里,开始拼命的干了起来,妇女和儿童者在一旁端茶递毛巾,看着自己的丈夫或是爹爹在田间劳作。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农忙时忙碌的身影,慢节奏的生活,到处都是农民忙着劳动,孩童嬉戏打闹的身影。

此时远在一千多公里外的陕北,一个名叫王自用的青年,刚刚丢了饭碗,他可没有什么闲情逸致欣赏这美丽的春景。饭碗丢了,也就意味着他必须另寻他路,原本的驿卒小哥不得已流落街头,加上嗜赌如命,于是便又染上了偷抢的恶习。此时的陕北,遭遇到千年不遇的大干旱,土地龟裂,河水断流,四处一片惨状。然而对于发生在陕北的这一切,与世无争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