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5.粮食(3/3)

苏家镇百姓又如何会得知?

陕北的情况究竟如何如何,没有人说的清楚,也没有人确切的知道,好事出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午后闲聊之时,苏童从朱康派来的两个帮手那里听到了“民匪作乱”四个字,至于是什么样的民匪,有多少民匪,并没有人能说的清楚。

对于苏童而已,民匪远没有他的那些水稻重要,只有水稻获得了大丰收,才不枉费一番心血,至于民匪什么的那是朝廷才应该考虑的问题,和他这个平头老百姓并没有关系。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都有“民匪作乱”的消息不断传来,什么安平城被攻陷了,永平城又失守了,知府畏罪自杀了...

不论外面的局势如何变化,苏家镇百姓都只是把所谓的民匪作乱当作是茶余饭后的笑谈而已,苏家镇百姓不仅漠不关心,而且总拿这些事开玩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句话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农民军打的最激烈的时候,苏童按照说明书上的提示开始了水稻种植的第二项工作:“秧苗”,进行过培训的农民先在一块田中培育秧苗,这就是秧田了,在撒下稻种后,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等到这些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等待稻种长大成苗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非常关键,也非常重要,苏童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培育水稻和种植土豆的这段时间里,苏童活生生把自己给逼成了一个农学家。水稻在进入育苗后,苏童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农忙期,虽然很短,但让苏童觉得很惬意。

虽然对于发生在千里之外的大干旱并没有十分直观的了解,但是苏童明显感觉出来苏家镇外来口音开始逐渐增多了,这些人拖家带口,且夹杂着难懂的逍遥国陕北方言,小小的苏家镇一时竟然变得热闹起来。

随着外人人口的增多,苏家镇的物价也被抬高起来。

活着,是这些背井离乡的百姓最真实朴素的想法,他们只要有一个能够落脚的地方,就能扎根下来,并在这块土地上创造财富,但他们是外来者,他们并没有土地,亦没有身份。他们不得不隐瞒自己的身份,为了能够活着,有些甚至甘愿成为大户人家的“奴仆”,因为“奴仆”是不需要身份的,他们只需要完全听主人的吩咐就可。

相对而言,朝廷摊派下来的赋税并不算多,当然征收的也并不过分,不仅不多,反而相对而言少的可怜。陕北之所以会出现民匪军,纯属于天灾人祸加上地方官员的不作为,这无关于朝廷的残暴。

苏童家的六十亩田地,每亩只需要缴纳一斗米而已,六十亩就是六十斗,而相对于总产量来看,几斗的米的事是无关痛痒的。只要产量只够多,纳税不过是洒洒水的事情。

苏家镇,古老而又朴素,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延绵持续了千年。

没有人会相信苏童家的田地会里诞生出什么奇迹,那些为苏童打短工的农民想的也只是自己能不能快一些拿到酬劳而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转眼之间,他乡已然成为了无法割舍的故乡。

对于苏童而言,他宁愿待在苏家镇听蛙叫,也不愿意回到江北城过被囚禁的生活,因为失去自由的感觉真的很不舒服。

待在苏家镇的日子里,苏童每日都会钻进大仓库里面寻宝,只有在大仓库里面苏童才觉得有那么一点意思,有时苏童还会幻想,幻想着能够随身携带着这个大仓库,也只有这个仓库的存在才让苏童能够觉得有那么一丝安全感。

在仓库里,苏童可以肆无忌惮的做任何他想做的任何事情,不用担心被第二个人知道,除此之外苏童还可以在里面满足其食欲方面的欲望,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享受到的情况下,得到享受和满足。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