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已至城下费思量(1/3)
逃回阜陵的那名士卒虽不知曹军到底有多少人马,但在滁河下游三十余里之地发现敌军本就非常震撼了。阜陵令不敢怠慢,连忙向历阳派人送信。若是曹军来攻阜陵,以城内区区两千余县兵断然是无法抵挡的。而若是曹军直扑历阳,就更加可怕了。
今日派出那三百余人沿河巡查,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如今荆州军连克西曲阳、当涂,在淮河南岸打的热火朝天,谁会想到曹军竟然会杀入九江郡腹地来呢?
待数骑往历阳而去之后,这名阜陵令还是放心不下,连忙召集县兵上城防守,在他看来,曹军此次突袭,八成是冲着阜陵和全椒而来,或许来的曹军是从东城而来。至于广陵郡的曹军,在这名县令看来,当不会如此冒险。直到此时,他还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认为这是东城敌军为缓解阴陵、钟离两地的压力,故意出兵骚扰。
饶是那几名骑兵快马加鞭,也只不过比于禁大军早到了半天而已。
刘琮得知有一支曹军自阜陵下游渡河而来后,很快便意识到,必然是于禁领大军想来偷袭历阳。而历阳城内的情形正如于禁所预料的那样,除了刘琮的近千名明光骑近卫之外,仅有刘虎所领的一千余长枪兵。
此时已近晌午,刘琮闻讯之后便立即向城外派出斥候,同时召来历阳太守董袭,以及刘虎等将校一同商议如何退敌。
“曹军人马不会太多,但也不会太少。”刘琮推断道:“原本广陵郡内便只有三万余众,加之于禁本部,不过三万五千余而已。除了留守广陵郡内各地之外,能够调动的人马不会超过两万。再考虑到粮秣军械,以及后路援军等,敌军或在一万到一万八千人之内。”
董袭如今是个空头太守,除了近卫亲信,就算加上私兵部曲也不过三百人马,其余的要么编入了江东三营,要么就遣散或是变成了民屯。听了刘琮所言,董袭皱眉道:“即便合阜陵、全椒及历阳之兵,还不到五千众,与敌相比,悬殊太大啊。”
刘虎满不在乎的说道:“人马众多又如何?只要大将军在此,便是三万人马齐至,也必将杀得他们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他对于刘琮几乎到了盲从的阶段,不过最主要的是来自于对部下的信任。他这一千人马虽然还是号称“长枪兵”,其实却不仅仅都是长枪兵了,真正的长枪兵只占到了一半左右,其余五百余人中有两百轻骑、两百弓弩手,还有一百余精锐刀斧手。无论是攻坚还是守城,都毫不逊色。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在刘琮看来却完全不是问题,除了有守城的优势之外,他最大的依仗还是自己搞的预备役制度。
历阳的自耕农还不是很多,由于多年的战争破坏,有许多良田都被撂荒,所以自平定江东之后,推行荆州新政时,历阳也和别处一样设置了好几处大的军屯。而且比起吴郡等地,历阳由于更加靠近淮河,军屯的点还要多一些。
农时为兵,战时为兵的军屯,在农耕之余也经常进行训练。由于这些军屯户大多是从原来的江东各部退出的老兵,战斗力还是相当强悍的。最关键的是经验丰富,远非征募的青壮可比。说白了,他们对于军队的那一套太过熟悉,哪怕脱离了军队,即便体力或技艺有些生疏,但骨子里东西还未曾遗忘,做为军人的血性和胆识还在。
随着刘琮一声令下,城外数个军屯的老兵很快拿起武器,奔赴城中。至于距离稍远的,也令其择机骚扰曹军,或是迅速入城协助防守。
“能想到偷袭历阳也算不错了,只可惜对我方的情形还是了解的不够啊。”刘琮将守城事宜交给董袭,自己登城远眺,对刘虎说道:“知道为什么于禁要直扑历阳,而不是先取阜陵吗?”
因方才斥候已探得曹军领兵者,正是于禁,所以刘琮才会如此问。
刘虎眨巴着双眼,迟疑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