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574.深夜拜访(3/4)

医生为病人做了一整套的口内检查,右下智齿有深龋,血管瘤的范围囊括了大部分舌,口底,下唇,和右侧脸的颊部。

病人的血管瘤体积巨大,充血,触诊柔软,还带有蓝色斑点,全景片检查没有发现下颌骨有骨内病变。使用经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术前诊断,造影结果显示右侧舌动脉和上颌动脉为血管瘤供血血管。

在完成术前诊断后,医院还是决定让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拔牙。

拔牙后,病人拔牙创出现大量出血,任何可用的局部止血方法都无法控制。

这个突发情况影响了整个治疗方案,大出血迅速导致病人低血容量以及贫血,医生立即给予了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然后在口内做纱块填塞后,立刻行右下颌下切口,确定颈外动脉分支。

最初结扎右侧面动脉和右侧舌动脉,但仍未成功止血。最终,在结扎颈外动脉后,终于止住了口内出血。

手术结束时,病人口内的出血终于被止住,总过程失血量超过4000 ,术后被送往监护室。最后,病人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才康复出院。

纵观视频里的诊治过程,其实和国内很不一样。

国外病人需要先去牙医诊所做评估,如果超出了诊所门诊可处理的范围就会被推荐给特定的综合性医院。主要收治的科室就是颌面口腔外科,这在国内并不常见。

国内很少有上下级医院的推荐制度,医生最多只是给一个建议,然后由病人自行选择医院。这其实避免了一些黑色产业链,也避免了医生被打上拉客黑医的标签。

弊端也很明显,自行求医会走很多弯路,每次转诊也都需要由病人亲自来完成病情表述,无形中加大了转诊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病史记录的重要性。

但视频中病人所在医院的处理是有问题的,引来了台下不少学生的吐槽。

“在确定了病人有血管瘤的情况下还先拔牙?我还以为会先做血管瘤清除,然后再拔牙呢。”

“这是不是有点冲动了?”

“他们可能觉得不会伤到血管瘤吧。”

“我觉得是病人选的,估计是价格问题。”

“可这范围太大了,拔牙的医生又不是神。”

“真是白瞎了那么好的医疗设备和检查,又是做颈动脉造影,又是拍片的,结果却拔了个大出血。整整4000,身体里的血基本换了一茬了......”

“大家看来不是第一次来听我的讨论会了。”祁镜关掉了,笑着说道,“看来都会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了。”

“祁老师,这要是发生在国内肯定会被告死吧。”

“在明知有巨大血管瘤的情况下还拔牙,会私了吧,反正赔钱是一定的。”

祁镜顺势关掉了电脑,说道。“但我给你们看这个视频的主要目的还在于他们转诊时的诊断。在缺乏检查设备的情况下,从‘牙龈反复出血’和‘拔牙后牙槽大量出血’中看出了血管瘤,只能说这位牙医的经验非常丰富。”

......

3点开始的讨论会,直到6点才结束。

这次会议在给周五黄昏定下了基调的同时,也让祁镜触及了不少新的分支。他不再局限于传染病和危重症内科,而是探及了一些平时不怎么会碰到的科室和病历。

肝胆外科、肛肠外科、颌面口腔科、牙科,祁镜展现出了惊人的病例分析能力。

这次不仅给丹医大管理层吃了颗定心丸,坚定了与祁镜的合作关系,也让三院来的副院长看到了两家医院各种合作的可能性。尤其最后祁镜借国外视频的手,展现了推荐制度的高效性。

对于人满为患的三院来说,他们急需这样一个给自己分流的“基层”医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