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90章 风云际会的2012(2/4)

个350家影院、5050块银幕的,虽说这里面有5亿是收购帮助运营的资金,但如果现金流还健康,也用不着这5亿的保证金。

单论那些银幕资产,溢价绝对高达77%,除非他们觉得这个品牌就值13亿。”

“哈哈哈。”这种坑外资的事,喜闻乐见啊,演播厅内外顿时充满了快活的气息,可能看节目的观众听着分析也会会心一笑。

但就像这种很表面的见解一样,单看交易双方,那肯定卖的不亏,转手就赚了10几亿,任谁都要称一句生财有道。

但万是贷款买的,真正的自主投入资金成本不到8%,也就是说,以200亿人民币的借贷和内地银行利息环境,除了利息每年高达7到8亿人民币,对各条战线频频出击的万集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包袱,更有可能被拖累成一个大包袱,其实没花什么自己的现金。

这种飞速扩张,以蛇吞象(730块银幕的万拿下5050块银幕的,确实很不对等)只是尤其考验万接下来的消化能力。

消息传回内地,本土的一些财经也不看好这次交易。

熟悉一点规则的都知道,万院线背靠着万地产拿地建影院,物业生态模式中的地租环节被集团自行减掉了,所以万院线的利润远比同行高,经营成本也远比同行低,但不一样,他们要支付的影院硬成本丝毫不低于同行,没有物业布局的便利。

一旦有所不顺,受限于规则的不同,又不能转移成本,做不到万院线那么高的净利率(足足17%),很可能烂在手里。

当然,大老王不这么看。

他真不是说笑,他也没觉得收购亏了。

站在他的角度,是,“资产溢价”高达77%,是,借贷买入,筹措200多亿人民币的现金对万都需要谋划很久,但目的达到了不是吗。

虽说引进份额上面没消息,可万拥有了全球院线市场2成的份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院商,影院业务不再局限于内地,也完成了地产到文化领域的大力推进,获得了政策上的扶持,再者,进驻了全球电影业务的上下游,为集团谋求了更广阔的天地,加速了战略转型,开发蓝海。

是,国外拿地不方便,但影院经营的固定成本是不变的,哪怕比内地高,但好莱坞的利润来源也比内地高啊,美国始终是全球第一票仓,影片质量的提升也会对运营情况的好转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换言之,《复联》这样的电影每年多来些,的前景并不悲观。

只能说,这笔交易双方都乐见,一来贝恩资本等投方高价甩脱了;二来万主体业务就有院线,他们的管理手段不差,是专业的,无非有点小赌自己能顺利掌控、消化海内外的经营市场,赌他们进入了一个广阔的新兴业务主体。

万看起来很有计划,也存在做好的可能,这也是一些分析师没有完全看衰收购案的原因。

“我们注意到万的制作公司跟萤火虫有业务往来,他们靠着拼盘基金绕过了监管,很聪明的做法。”

伯班克,华纳的总部大楼,一位高管整理着资料汇报道:“现在,蓝蝶影业在院线联盟的话语权会更大,我们肯定万跟他们达成了一定的战略合作。”

嗯,靠拼盘绕过监管的手法学的就是六大,因为拼盘本质上还是以被投资的制片厂为主体,自产自销的定义被模糊了。

派拉蒙法案后,虽被迫分割院线与制作端的界限,但毕竟也不可能泾渭分明,这些大型制片厂依旧靠着层层套娃的基金以及以完片担保制度提前签署放映条例握有一定的排片话语权,包括影片分级都是他们的人决定。

当然,话语权归话语权,好莱坞的整个制片环境肯定还是中小型的制片厂更多,不可能完全不照顾这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一直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